乌鹊引
彼乌鹊兮,无异众禽之鸣。
吉凶在人兮,彼鸣何心。
吁嗟人兮,万物之灵。
不能自信兮,占吉凶于二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那些乌鹊啊,它们的叫声与别的鸟儿并无差别。
是吉还是凶,全在于人类自己呀,它们叫唤些什么又有谁知晓呢?
感叹世人呀,你们本是万物的精灵。
如果不能自我信任,又去依赖那些鸟儿的叫声来预测吉凶,那真令人哀伤!
去完善
释义
《乌鹊引》宋自逊 注释:
1. 乌鹊:指喜鹊和乌鸦,此诗以乌鹊起兴,表达人们对吉凶的迷惘与担忧。
2. 无异众禽之鸣:没有与其他鸟类有什么区别,形容乌鹊叫声普通。
3. 吉凶在人兮,彼鸣何心:吉凶在于人的命运而非鸟类的叫声。
4. 吁嗟人兮,万物之灵:感叹人类作为万物中最高级的生物,应该具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自主性。
5. 不能自信兮,占吉凶于二禽:人们对自身命运缺乏信心,试图通过观察乌鹊的行为来判断吉凶祸福。
去完善
赏析
《乌鹊引》是一首描绘人生哲理的诗词,通过对乌鹊的行为和人类自身的反思,来阐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观念。诗句简洁明了,富含哲理。“彼乌鹊兮,无异众禽之鸣”,诗人以乌鹊作比,寓意人们在面对生活时,不应因为外物的声音而迷失方向;“吉凶在人兮,彼鸣何心”则表达了事物的吉凶并非由外在的声音决定,而是取决于每个人内心的态度和行动;最后两句“吁嗟人兮,万物之灵。不能自信兮,占吉凶于二禽”,呼吁人们要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不是过分依赖占卜等迷信行为来判断吉凶。全诗言简意赅,诗意盎然,展现出深刻的人生哲学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乌鹊引》是宋代词人宋自逊的一首佳作,创作于南宋时期。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南宋和金朝对峙的历史阶段,战争频繁、国家动荡。由于战乱影响,百姓生活困苦,士人儒生也深受其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宋自逊的生活也颇受影响。他曾历任地方官员,但后因战乱和世道艰辛,选择了辞官退隐,回到家乡江西九江,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他在江边搭建了一间简陋的茅屋,每日写诗作文,修身养性,以此消磨时光。
在这首《乌鹊引》中,他以乌鹊象征离乱中的知识分子,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以及自己的无奈处境。同时,他也将自己的遭遇投射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之中,展现了一个文人士大夫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这首词可谓是他人生经历和忧国忧民情怀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