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谣
清溪遶山流,茅屋瞰溪住。
山田虽不多,荒年亦禾黍。
有园不栽花,但种桑与苎。
有儿只为农,不士不商旅。
老翁雪满头,煮茗相劳抚。
问我从何来,今将去何所。
日月如飞梭,人生几寒暑。
浮名底须求,求之亦何补。
我见贪名人,名成隔千古。
微利不足营,营之徒自苦。
我见嗜利人,甘作守钱虏。
青山冢累累,今古一抔土。
勉我勤归鞯,风雪岁云暮。
因作田家谣,备述老翁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小溪环绕着山间流淌,茅草小屋坐落在溪旁。
农田虽然数量不多,但在灾荒之年也依然能有收成。
有花园却不种植鲜花,只栽种桑树和麻类植物。
儿子只做农民,既不从政也不经商。
白发老翁煮着茶,亲切地询问我的来去。
他问我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处。
时间如同飞梭流转,人生又能经历几许寒暑。
虚名又何必追求,即使得到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我看到那些追求功名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成为千古的隔阂。
小利不值得经营,执着于此只会让自己更加辛苦。
我也看到那些热衷于利益的人,甘愿成为金钱的奴隶。
青山下的坟墓无数,古今之人皆化成一捧黄土。
劝我要勤奋回家,风雪时节已经临近尾声。
于是写下这首农家谣,详述那位老翁的话语。
去完善
释义
清溪:清澈的溪流。
茅屋:用茅草搭成的房屋,比喻简陋的房屋。
瞰:从高处往下看。
山田:山地上的农田。
荒年:收成不好的年份。
禾黍:禾苗和黍子,泛指谷物。
园:指果园或菜园。
种:种植。
桑与苎:桑树和苎麻,分别用来养蚕和纺织麻布。
为农:从事农业生产。
士:读书人或官员。
商旅:商人。
老翁: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煮茗:煮茶。
相劳抚:相互慰问关心。
从何来:从哪里来。
将:打算。
去:离去。
所:处所。
日月:太阳和月亮,比喻时光。
如飞梭:形容时间过得快。
几何:多少。
浮名:虚名。
底须:根本不需要。
求:追求。
亦何补:有什么用呢。
贪名:贪图名声。
名成:名声成就。
隔千古:相隔很长时间。
微利:微薄的利益。
不足营:不值得谋取。
营:谋求。
徒:白白地。
自苦:自己吃苦。
嗜利:贪图私利。
甘:愿意。
守钱虏:守财奴。
青山:绿油油的青山。
冢:坟墓。
累累:很多的样子。
今古:从古至今。
一抔土:一把泥土,形容人的渺小。
勉:鼓励。
勤归鞯:快点回家。
岁云暮:一年将尽。
作:创作。
备述:详细地叙述。
去完善
赏析
《田家谣》以清丽恬淡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画面,使人心生向往。诗人巧妙地将田园生活、人生哲理和现实世态相结合,展现了一幅悠然自得、返璞归真的生活图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田家谣》是宋代诗人宋自逊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期,当时朝政腐败,战乱频发,民生疾苦,士人阶层对现实社会充满忧思和无奈。然而,在这首诗中,宋自逊却用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中的人间温情,表达了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宋自逊作为一位文人,深感国家动荡、人民困苦,但他无法直接参与到政治斗争中去。因此,他将目光转向了民间百姓的生活,将田间劳作的场景巧妙地融入到诗中,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他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宋自逊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汇,如“蓼花”、“稻穗”、“田舍翁”等,这些词语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田园风光的美丽,还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之中。同时,他还通过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人们在感受美好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和充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