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问
岂是林逋放鹤迟,习闲成懒静相宜。
落花时节人中酒,夜雨轩窗客赌棋。
身外浮名何用觅,人间多事不须知。
屋边梅树梅边石,岁岁春风日日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难道是林逋在悠闲地放鹤,因为善于休闲而变得慵懒,与宁静相得益彰?
在落英缤纷的季节,人们易醉倒其中;而在夜晚细雨中,窗前宾客正兴致勃勃地下棋。
那些身外的虚名又有什么寻找的必要呢?世间纷繁的事务也不需过多了解。
房屋边的梅树和石头边上的梅花,随着春风的到来,每天都在散发着诗意。
去完善
释义
1. 林逋:北宋诗人,以孤洁清高著称,喜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2. 习闲:习惯于悠闲的生活。
3. 静相宜:安静的相处很和谐。
4. 中酒:饮酒过量。
5. 夜雨轩窗:夜晚下雨时的窗户。
6. 赌棋:对弈,下棋。
7. 身外浮名:过眼云烟的虚名。
8. 何用觅:不必去寻找。
9. 多事:繁多的事务。
10. 知非宜:不是应该知道的。
11. 梅花树、梅边石:寓意生活宁静、情感寄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答客问》展现出了诗人宋自逊超然物外的潇洒态度。开篇便以林逋比喻自己,表现出与世无争、清心寡欲的品质。接着描绘出诗人生活中静雅的情景:花落之时独酌饮酒,夜雨中与客人对弈;同时告诉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名利,许多世事其实无须了解。结尾处诗人提到了“屋边梅树梅边石”的景象,每年春风吹拂之际,这里都会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诗人不断创作的源泉。全诗既有生活的情趣,又透露出世外的智慧,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客问》是南宋诗人宋自逊的一首名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大致在公元1260年左右。这段时间正是南宋国势日渐衰微、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
宋自逊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才华横溢,但因时局动乱,科举之路受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渴望报国却难展抱负,只好将心事寄托于笔墨之间。这首诗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诗中以“问”和“答”的形式,表达了他对时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民间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在诗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怀,还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