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
雪眼羞明夜转飞,梅花未觉竹先知。
一炉柴火三杯酒,谁记山阴有戴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明亮的月光下,雪花飘落,令人感到羞涩;梅花还未察觉,竹子却已感知到春天的到来。
生起一炉火,温好酒,又有谁能记得曾经在山阴与戴逵共度美好时光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夜雪:指夜间下的雪。
2. 雪眼羞明:形容雪光明亮。雪眼,指雪光。羞明,明亮得使人感到害羞。
3. 竹先知:竹子比梅花更早感知到春天的到来。这里用竹子比喻对春天来临的敏锐感知。
4. 一炉柴火三杯酒:描述诗人自己的生活场景,围着火炉烤火,饮酒取暖。
5. 山阴: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6. 戴逵:东晋时期的名士,字安道,谯郡铚县人。他擅长雕塑和绘画,以技艺高超而著称。在这里,戴逵被用作一个象征,象征着那些才华横溢、不被世人所知的隐士。
去完善
赏析
《夜雪》是宋代诗人宋自逊的一首描绘冬夜雪景的诗。首句“雪眼羞明夜转飞”中的“雪眼羞明”是指雪在夜间飘落,诗人以“羞明”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轻盈和羞涩。次句“梅花未觉竹先知”则描绘了雪花飘落时,竹子比梅花更早感知到的情景,体现了竹子的坚韧和高洁品质。
诗的后两句“一炉柴火三杯酒,谁记山阴有戴逵”则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用“一炉柴火三杯酒”描绘了一幅简单的冬日景象,而“谁记山阴有戴逵”则引用了东晋画家戴逵在山阴隐居的故事,暗示了自己渴望远离世俗纷扰,过上宁静的生活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对冬夜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雪》是南宋诗人宋自逊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创作时间是公元1164年前后,此时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宋自逊年轻时曾官至福建市舶使,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过着清贫的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