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朋比趋炎态度轻,御人口给屡憎人。 虽然暗里能钻刺,贪不知几竟杀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朋友之间互相攀比、奉承,姿态轻浮,善于巧舌如簧却常常惹人厌恶。即使能在暗中钻营取巧,却因贪婪而难以预料结局,最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去完善
释义
1. 朋比趋炎:指相互勾结、追随权贵以谋取私利的人。 2. 御人:应对他人。这里指的是蚊子在吸人血的时候,不断地叮咬人,令人厌恶。 3. 口给:说话流利,善于言辞。这里指蚊子在咬人的时候会发出“嗡嗡”的声音。 4. 贪不知几:形容过分贪婪的结果往往是自取灭亡。
去完善
赏析
《蚊》这首诗词以物喻人,通过对蚊子的描绘,揭示了人性中的虚荣、自私和短视。蚊子在诗中成了那些热衷名利、趋炎附势的小人的象征。它们虽然能在黑暗中悄悄接近并叮咬人类,但正是因为过度的贪欲,最终会招致人类的反击,甚至丧命。这首诗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世俗的虚荣所迷惑,以免因贪婪而招致祸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蚊》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宋自逊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晚期,此时正处于金国和蒙古的侵略之下,民生疾苦,战乱频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以“蚊”为题,寓含着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忧虑。 宋自逊在南宋晚期的生活并不如意,他曾担任过一些微小的官职,但并未得到重用。他的仕途多舛,这使得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国家时事和人民生活。在他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时局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军事软弱。而外部又面临着金国和蒙古的侵略,国家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宋自逊通过“蚊”这一小昆虫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深忧虑。他希望能够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共同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