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御筵送邓王

标题包含
御筵送邓王
禁里秋光似水清,林烟池影共离情。 暂移黄阁只三载,却望紫垣都数程。 满座清风天子送,随车甘雨郡人迎。 绮霞阁上诗题在,从此还应有颂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铉(917年-992年),字鼎臣,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徐铉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延休是五代时期的学者。徐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和书法。 在南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天里的景色清新如水,树林和池塘的影子诉说着离别之情。 暂且离开京城只有短短三年,回头看那皇宫已有数千里路程。 受到皇帝赠予的风华满座,到地方上任时百姓夹道欢迎。 瑰丽的晚霞映照在楼阁之上,那里的诗篇依然留存着,未来一定有更多颂扬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御筵送邓王》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文人徐铉所作的一首诗。根据诗句,注释如下: 1. 禁里:指皇宫内苑。 2. 秋光:秋天的景色。 3. 水清:清澈的水,这里形容皇宫内秋天的景色。 4. 林烟:树林中升起的烟雾。 5. 池影:水池中的倒影。 6. 离情:离别时的情感。 7. 黄阁:古代官署的名称,这里指邓王任职的地方。 8. 三载:三年。 9. 紫垣:古代皇宫的代称。 10. 数程:几天的路程。 11. 清风:清凉的风,这里形容皇帝的形象。 12. 天子:皇帝的尊称。 13. 随车:跟随车辆,这里形容邓王离开时,百姓夹道相送的场景。 14. 甘雨:滋润万物的雨水,这里形容百姓的期待。 15. 郡人:当地百姓。 16. 绮霞阁:传说中仙女居住的地方,这里形容仙境般的楼阁。 17. 诗题:诗的题目。 18. 颂声:歌颂的声音,这里形容对邓王的赞美之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皇家宴会送别的诗篇,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首联“禁里秋光似水清,林烟池影共离情”以皇宫的秋天为背景,展现出一派宁静而又不失活力的景象。"禁里秋光"既点明了时节,又借景寓情,暗示了皇帝与邓王的离别之情。"林烟池影"则用象征手法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虽离别但彼此间的牵挂仍如山间云雾,水底倒影,难以割舍。 颔联“暂移黄阁只三载,却望紫垣都数程”描述了邓王在朝廷短暂任职的时光,以及他在即将远离皇城时的心情。"黄阁"代表皇帝的宫殿,这里指代邓王的职位。"紫垣"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的是离开宫廷的距离。这一联不仅描绘了邓王的人生经历,也表现出他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颈联“满座清风天子送,随车甘雨郡人迎”则从两个角度描绘了这次送别。一方面,皇帝亲自为他送行,体现出了皇帝对他的重视;另一方面,地方上的百姓也在迎接他,显示出他的声誉和声望。这两句也暗示了邓王在地方上的治理成就和受人敬仰的品质。 尾联“绮霞阁上诗题在,从此还应有颂声”则以绮霞阁上的诗作为象征,预示了邓王在未来的成就和他受到人们称颂的命运。这首诗的题目《御筵送邓王》就在绮霞阁上,意味着邓王的离去不仅是告别,也是新生活的开始。同时,这预示着邓王未来的辉煌成就将如诗中所述,得到人们的传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御筵送邓王》是一首描绘皇家盛宴的诗篇,作者是南唐才子徐铉。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5年,正值南唐灭亡前夕。徐铉,字鼎臣,原为南唐朝廷的进士,历任秘阁修撰、知制诰等职,才华横溢。然而好景不长,公元961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政权,建立北宋。随后,宋军对周边各国发动进攻,南唐成为其侵略目标。 在战乱之际,徐铉成为南唐皇帝的使者,多次出使北宋,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捍卫国家尊严。然而,随着南唐国力逐渐衰弱,北宋皇帝赵匡胤的野心日益膨胀。公元965年,赵匡胤派大军南下,攻占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皇帝李煜被迫投降,徐铉沦为北宋俘虏。 在此背景下,徐铉创作了这首《御筵送邓王》,以表达对皇室贵族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歌中的“邓王”指的是邓愈,他是南唐皇室成员,地位显赫。诗中以宴会盛景烘托气氛,展现了南唐宫廷的富丽堂皇,但最后两句“人间此会亦应稀,海角相逢又几时?”却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虑与无奈。在国家沦亡之际,徐铉只能借诗抒怀,感慨世事无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