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钟大监泛舟同游见示
潮沟横趣北山阿,一月三游未是多。
老去交亲难暂舍,闲中滋味更无过。
谿桥树映行人渡,村径风飘牧竖歌。
孤櫂乱流偏有兴,满川晴日弄微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潮流涌向那北方的山谷,一个月内我游览了三次都觉得不够多。年老的我们难以轻易地放弃交往和亲人,而在闲暇中品味这种生活更是美不可言。溪上的小桥、大树映衬着行人的脚步,乡村的小径上,轻风吹动着牧童的歌谣。在这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我独自一人划着船,颇有兴致;晴朗的阳光下,波纹泛起,一片水光荡漾。
去完善
释义
潮沟:钱塘江与长江交汇的地方。
北山阿:北面的山中。
阿,yīn ,表示地方、区域的词尾。
一岁:一年。
行路难:困难的道路。
山阿:山的曲折处。
去完善
赏析
《和钟大监泛舟同游见示》赏析:
徐铉这首诗描绘了与友人钟大监共游的情景。诗中“潮沟横趣北山阿,一月三游未是多”两句,展示了出游的频率之高以及共同欣赏自然风光的乐趣。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珍惜老年时光的感慨,以及对恬静乡村生活的赞美。
画面中的“谿桥树映行人渡,村径风飘牧竖歌”生动地展现出田园风光。而最后两句“孤櫂乱流偏有兴,满川晴日弄微波”则表现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独自在河中畅游、欣赏波光粼粼美景的愉悦心情。整首诗充满宁静与和谐,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钟大监泛舟同游见示》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人徐铉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50年左右,正值南唐灭亡前夕,五代十国乱世之中。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战乱频繁。
徐铉在五代时期,历经南唐、后周、北宋三朝,担任过高官显职,但也曾在战乱中流亡他乡。这一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见识了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困苦。这段人生际遇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徐铉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由乱入治的转折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各路诸侯割据一方,战乱不断。然而,到了北宋初年,统一趋势逐渐明显,社会也趋向稳定。这种时代背景使徐铉对和平与统一的渴望更为强烈,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综上所述,徐铉在《和钟大监泛舟同游见示》这首古诗中,通过描绘与友人泛舟同游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和平与统一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既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又有对时代的关切之情,展现了徐铉作为一代文豪的风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