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笋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笋二首 其二
长江萦绕地膏腴,风气相连不甚殊。 自是苦根分彼此,致令苦笋胜宜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商英(950年-1027年),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是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 张商英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色,曾任监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江环抱着肥沃的土地,这里的气候和风俗并无太大的差异。然而,只因为地理位置的细微差别,使得这边的苦竹笋比宜都的苦竹笋更为美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长江:指流经中国的第一大河,全长约6300公里。 2.环绕:表示水流或物体围绕某一中心运动。 3.地膏腴:土地肥沃。 4.风气:气候、环境等条件。 5.不甚殊:差异不大。 6.自是:自然而然地成为这样。 7.苦根:竹笋的根部。 8.分彼此:区分你我,指各自独立生长。 9.致令:导致。 10.苦笋:味道苦涩的竹笋。 11.胜宜都:超过宜都地区所产的竹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沿岸丰饶的土壤和相似的风土人情,却孕育出苦笋这一独具特色的美食。诗人以“自是苦根分彼此”来表达对这一地域特产的赞美,以及对其品质超越其他地区同类产品的肯定。在诗的最后一句“致令苦笋胜宜都”中,诗人将这种对比推向极致,强调唯有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苦笋,才能独领风骚,傲视群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笋二首 其二》是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张商英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约作于公元1057年,当时张商英尚处于仕途上升期,但已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在时代背景下,北宋初年由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文人墨客热衷于创作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 张商英所处的时期,北宋王朝正处在一个由盛转衰的阶段,政治腐败,民间疾苦,而宫廷生活却依旧奢靡。作为一名士大夫,他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民生疾苦,试图通过改革来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然而,他的建议并未被采纳,这使他感到失落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竹”为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笋二首 其二》描述了竹笋的生长过程,借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阶段和成长的感悟。虽然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终究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