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程使君止戈堂二首 其一
瓯山闽海两高深,幕府同开阅古今。
堂号止戈贤守意,郡名长乐圣君心。
行看铸剑为农器,即有飞鸮集泮林。
比日东南是洙泗,喜闻弦诵发清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瓯山与闽海,两地知识深厚;幕府共同开启,阅览古今。
公堂上宣扬和平,尊重坚守之意;郡县名称寓意吉祥,寄托圣君之心。
期望战争平息,转为农业器具;及时倾听,宛如礼乐集结之地。
现在东南地区就是洙泗,令人喜悦地听到琴声诗韵发出来的美妙音乐。
去完善
释义
1. 瓯山:即今浙江温州市北之瓯江支流白云山。
2. 闽海:泛指福建省一带的海域。
3. 幕府:古代将军在外设幕办公之处,这里指地方行政长官的府署。
4. 止戈:寓意平息战争,使百姓安居乐业。
5. 郡名:这里指“长乐”,福建古地名的古称。
6. 飞鸮:即猫头鹰,古人认为其叫声不吉利,此处以鸮的聚集来形容战乱的结束。
7. 泮林:指泮水旁的树林,古代学宫所在地。
8. 洙泗:古代鲁国的一条河流,此处借指文化发源之地。
9. 弦诵:弹奏音乐与吟咏诗歌,这里代指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福州程使君止戈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政治理想的期许。首先,诗人通过“瓯山闽海两高深”来描述福州的地域特点,表达了这片土地的深厚历史底蕴。接着,诗人在“堂号止戈贤守意,郡名长乐圣君心”中强调了止戈堂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和平与仁爱的向往。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行看铸剑为农器,即有飞鸮集泮林”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民安居乐业的期盼和对和平景象的想象。最后,诗人以“比日东南是洙泗,喜闻弦诵发清音”作结,暗示福州地区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象征着教育和知识的传播。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生动的描绘以及深远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文精神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福州程使君止戈堂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洪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7年前后,当时南宋正处于北宋灭亡后的动荡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洪炎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他曾在福州担任地方官职,对当地的社会民生有深刻的了解。在任职期间,他致力于平息战乱、改善民生,为此建立了“止戈堂”,以示停止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
在这一背景下,洪炎创作了《福州程使君止戈堂二首 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之情。通过描绘福州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诗人传达了祈求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愿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