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禅此庵净老真赞
眼碧眉厖,足趺肩亸。
此庵样子,元来恁么。
当年唱个无生曲,火冷云深从寡和。
如今口作挂壁闲,独说宗乘闹浩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眼睛,乌黑的眉毛,丰满的身材,低垂的肩膀。这座寺庙的样子,原来是如此。曾经唱过一首无生命的曲子,但响应的人却寥寥无几。如今她的嘴巴仿佛挂在墙壁上无所事事,只是谈论着禅宗的教义,让周围变得热闹起来。
去完善
释义
眼碧眉厖:形容老人的眉毛和眼睛。"碧"是绿色的意思,这里指老人眼神坚定;"厖"表示杂乱的样子,此处意指眉毛粗重。
足趺肩亸:形容身材瘦弱的老人。"趺"意为脚背,"亸"为下垂状,这两字用来描绘年迈体弱的形象。
此庵样子:描述这位出家人的形象,“此庵”是指这位僧人所在的地方。
元来恁么:是口语中的说法,意思是“原来是这样的啊!”,表示对人物命运的感慨。
无生曲:是佛教的一种音乐形式,用于宣传佛教教义。
火冷云深:代表寒暑交替,时光流转,是一种象征手法。"火冷"意味着火堆熄灭,象征时间流逝,"云深"则借白云烘托时间的流逝。
从寡和:表示知音难觅,无人理解。
口作挂壁闲:比喻僧人口才生涩,难以言说。
独说宗乘闹浩浩:表示这位僧人依然坚持宣扬佛教思想。“宗乘”是禅宗的专用词汇,代表着禅宗的教义。"闹浩浩"在这里表达了宣讲佛法的热闹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宋代诗人林之奇创作的《西禅此庵净老真赞》。诗中描述了一位修行的僧侣形象,他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在诗人眼中,这位僧人似乎远离世俗,过着简朴的生活,与世无争。
首先,诗人用“眼碧眉厖”来形容这位僧人的外貌,突出了他的端庄与威严。接着,诗人又以“足趺肩亸”的形象描绘了僧人的姿态,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这种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僧人清修生活的赞美和对禅宗精神的敬仰。
接下来,诗人通过“此庵样子,元来恁么”表达了这位僧人与普通僧众的与众不同。他仿佛是一位唱起了无生曲的高人,远离喧闹,静静地守着自己的信仰。然而,尽管现在他已经不再大声宣扬教义,但他的教诲仍然影响了许多人,使得禅宗的精神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外貌、举止、行为等方面的描绘,表现出了诗人对一位德行高尚、修养深厚的僧人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禅宗精神的影响力,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禅宗修行的重要性和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1147年左右的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大陆地区逐渐兴起,并受到了广大民众的信仰和拥护。这一时期的诗人和文化名人纷纷将佛教融入其艺术创作之中,以抒发对宗教的敬仰之情。这首诗的作者林之奇,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一位著名诗人。
当时的南宋政权偏安一隅,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选择远离世俗纷扰,寄情山水、寻幽访古。林之奇便是其中的一位,他热衷于游历名山大川,结交高僧雅士,寻求心灵的慰藉。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林之奇创作出了这首赞美西禅寺净老禅师的诗篇——《西禅此庵净老真赞》。
在这首诗中,林之奇通过对西禅寺净老禅师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禅宗佛教的敬仰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他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净老禅师在修行生活中的超凡脱俗,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林之奇在面对现实困境时,试图从佛教信仰中汲取力量,寻找精神寄托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