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宛陵张待举曲肱亭

标题包含
题宛陵张待举曲肱亭
仲蔚蓬蒿宅,宜城诗句中。 人贤忘巷陋,境胜失途穷。 寒葅书万卷,零乱刚直胸。 偃蹇勋业外,啸歌山水重。 晨鸡催不起,拥被听松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仲蔚的住宅简陋如蓬蒿,却隐藏在宜城的诗章之中。 因为人们的贤德,忘记了这个小径的简陋;周围的环境如此优美,使他觉得即使无路可走也没什么关系。 他拥有万卷诗书,那是他的精神食粮,虽然有些零乱,但却彰显出他的刚直性格。 他把功业置之度外,更重视在山水之间纵情歌唱。 清晨的鸡鸣声催促着他起床,但他依然裹着被子,聆听那风吹过松树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仲蔚:王粲的字。东汉末年文学家。这里借指诗人自己或主人翁。 2. 蓬蒿宅:荒草野藤蔓生之处的简陋住所。此处以仲蔚自喻。 3. 宜城:地名,位于江苏省。这里代指诗人所在地的江南一带。 4. 忘怀:忘记,不计较。这里指诗人在领略优美环境的同时,忘记了环境的简陋。 5. 境胜:风景优美。 6. 途穷:路走到尽头。这里比喻困境。 7. 寒葅:古代一种用鱼腌制的食物。这里指书籍。 8. 刚直胸:刚直不阿的胸怀。 9. 偃蹇: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山川风光。 10. 啸歌:大声歌唱。 11. 晨鸡催不起:形容生活闲适,无忧无虑。 12. 拥被听松风:形容在松树下躺着,聆听风吹过松树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宛陵张待举的赞美之情。首联通过仲蔚和宜城的典故,展示了张待举隐居山林、潜心学术的生活态度。颔联进一步强调,由于张待举的贤德品质,使得周围环境显得更为美好。颈联则通过“寒葅”与“零乱刚直胸”描绘了张待举的博学多识以及坚守正直的品质。尾联则表现了诗人在听闻张待举的为人处世之后,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歌通过对张待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贤者的尊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宛陵张待举曲肱亭》是南宋诗人林之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宛陵张待举的曲肱亭时所见的美好景致和感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北方的金国逐渐崛起,与南方的宋王朝形成对立局面,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对金采取守势,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较快,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林之奇在这一时期的经历。林之奇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哲学等问题,使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与这首诗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在这个时期,南宋文人多喜爱游山玩水,欣赏自然美景,并将自己的感受寄托在诗歌中。这种游山玩水的活动,既是对自然的热爱,也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因此,这首《题宛陵张待举曲肱亭》既表达了诗人对曲肱亭美景的喜爱,也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