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徐师川自京师还豫章
九衢尘里无停舟,君居陋巷不出游。
满城恶少弋凫雁,对面故人风马牛。
别后天寒灯火夜,归来眠冷江湖秋。
冯驩老大食不饱,起视八荒徒蒯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繁华街头没有停泊的小船,朋友你在简陋的小巷里没有出游。
全城的不良少年猎杀飞禽和候鸟,而面对面的老熟人却如同风马牛不相及。
分别后天气寒冷,夜晚灯火通明,回来后只能在江湖秋水中感到清冷。
冯驩年纪已大,吃不饱饭,起床看着八荒之地,徒劳地吹着琴。
去完善
释义
1. 九衢:指四通八达的道路,形容京城的热闹繁华。
2. 君居陋巷不出游:徐师川居住在京师的简陋住处,不愿外出游玩。
3. 满城恶少弋凫雁:这里用“恶少”代指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他们像渔人捕鱼一样猎取名声和地位。
4. 对面故人风马牛:即使面对老朋友,这些追逐名利的人也会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
5. 别后天寒灯火夜:与徐师川离别后的寒冷夜晚,独自对着明亮的灯火。
6. 归来眠冷江湖秋:从京师回到豫章,在秋天的江湖上孤独地度过寒冷的长夜。
7. 冯驩:春秋时期齐国的食客,此处用作林之奇的自喻。
8. 老大:年纪已大。
9. 食不饱:吃不饱饭,表示生活贫困。
10. 起视八荒徒蒯缑:起身看到广阔的世界,却只能徒劳地弹着琴弦。
去完善
赏析
《闻徐师川自京师还豫章》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诗。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首联“九衢尘里无停舟,君居陋巷不出游”,描述了繁华的都市中,人们为了生活奔波忙碌,而诗人则选择了隐居陋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里的“停舟”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尘世中的奔波劳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厌倦。
颔联“满城恶少弋凫雁,对面故人风马牛”,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批判。他借“满城恶少”来比喻那些追逐名利、为非作歹的人,而“故人”则是诗人对友人的亲切称呼。这里的“风马牛”意味着两人之间的隔阂和误解,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
颈联“别后天寒灯火夜,归来眠冷江湖秋”,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后的情景。在这寒冷的夜晚,诗人依然思念着远方的友人,期盼着他早日归来。这里的“眠冷江湖秋”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也反映了他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定信念。
尾联“冯驩老大食不饱,起视八荒徒蒯缑”,借用冯驩的故事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冯驩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贤士,他曾经因为贫困而弹铗高歌。诗人用这个故事来形容友人目前的困境,同时表达了自己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的意愿。这里的“徒蒯缑”意味着诗人虽然无力改变现实,但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闻徐师川自京师还豫章》是宋代诗人林之奇的作品。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诗人林之奇在这个时期的经历也比较丰富。他曾在朝廷担任官员,但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的理想主义情怀的追求,他选择了离开官场,回到家乡江西。他的这一举动,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深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在诗人生活的时代,北宋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当时的政治局势复杂,社会矛盾尖锐。一方面,北方的辽、金等民族政权对北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国内的农民起义也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北宋的统治。这使得诗人对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朋友徐师川从京城回到故乡的场景,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通过对徐师川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普遍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