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梦访友生

标题包含
梦访友生
少年结客长安城,妄喜纵酒一章程。 支离老去一茅屋,枕书卧闻长短更。 友生相望止百里,寒夜寥间无微声。 梦中乘兴辄见戴,剡溪聊尔扁舟行。 觉来蘧蘧一榻上,不用僮仆争篱迎。 吹灯弄笔欲书寄,窗前白月方亭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时候在长安结交好友,恣意纵酒欢度时光。 如今老来落魄居于一间茅屋,以书为伴,枕着书打盹,倾听着窗外长短的钟声。 朋友之间相隔不过百里,然而在寒冷的夜晚却显得如此寂寥,无法听到彼此的问候。 梦中与戴公相遇,在剡溪一同乘舟游览。 醒来后发现不过是一场梦,好在没有童仆打扰我的清净。 想要点亮油灯,拿起笔写封信给远方的友人,却发现窗前的月亮如此明亮。
去完善
释义
《梦访友生》:本诗是宋代诗人林之奇的抒情诗。 1. 长安:此处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2. 一章程:指一段时期或一段时间。 3. 支离:指衰老的样子。 4. 茅屋:简陋的房屋。 5. 枕书:指书籍。 6.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7. 友生:指朋友。 8. 相望:指相互可见。 9. 百里:形容距离不远。 10. 寒夜:寒冷的夜晚。 11. 寥间:形容寂静的环境。 12. 无微声:指没有细微的声音。 13. 梦中乘兴:指在梦中兴致勃勃地。 14. 辄:经常。 15. 戴:指戴逵,东晋隐士,擅长弹琴。 16. 剡溪: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境内的河流,这里是诗人虚构的地点。 17. 聊尔:随意,随便。 18. 扁舟:小船。 19. 觉来:醒来。 20. 蘧蘧:惊醒的样子。 21. 一榻上:在床上。 22. 僮仆:指奴仆。 23. 争篱:指争先恐后地迎接主人。 24. 吹灯:指熄灭灯火。 25. 弄笔:指挥笔写作。 26. 白月:明亮的月光。 27. 亭亭:明亮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梦访友生》是明代诗人林之奇的一首五言律诗,抒发了诗人在生活中与友人相隔百里的思念之情。诗歌通过对年少轻狂、中年落魄的描绘,以及对梦境中与友重逢的喜悦和对现实的无奈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思考。 首联“少年结客长安城,妄喜纵酒一章程”描述了诗人年轻时在长安结交朋友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任性放纵的生活态度。颔联“支离老去一茅屋,枕书卧闻长短更”则揭示了诗人如今衰老孤独的生活现状,通过读书和听更漏来消磨时光。 颈联“友生相望止百里,寒夜寥间无微声”表达出诗人与友人相隔百里而不得相见的失落感,以及在这寂静的夜晚无法听到友人的消息的忧虑。其中“无微声”突显了这种寂寥与无奈。 尾联“梦中乘兴辄见戴,剡溪聊尔扁舟行”描述了诗人在梦境中与友人相见并共度时光的愉悦,通过虚构的剡溪之行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全诗结构紧凑,韵律和谐,通过对比诗人年轻时的豪放与现今的落寞,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借助梦境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生活中的美好愿望和对现实的不满,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浓厚的哲理意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梦访友生》是明代诗人林之奇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明朝永乐年间。 在明朝永乐年间,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发展,诗歌艺术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此背景下,林之奇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才情,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哲理、生活气息浓郁的诗篇。《梦访友生》正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在创作这首诗时,林之奇刚刚结束科举考试,虽未能金榜题名,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相反,他更加坚定了信念,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段时间里,他广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分享彼此的理想与抱负,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 此外,当时的社会氛围也相对宽松,人们对于文化的追求较为多元。一方面,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流地位,士人学子纷纷钻研儒家经典,以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另一方面,道家、佛家等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传播,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林之奇既受到了儒家经世致用的熏陶,又受到了道家、佛家超越世俗的启迪,从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 综上所述,《梦访友生》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作者在此时期经历了科举失利、广结好友的人生际遇。同时,他还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学说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首诗的创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