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槭槭庭树叶,朝零非昔稠。
呦呦草虫鸣,暮急晓未休。
尔虫无不平,岂亦有哀忧。
胡为劳呻吟,与士感伤投。
壮士亦何者,哀哦与虫酬。
所抱不列陈,调苦难谣讴。
极目有远见,直怀羞曲求。
蒿藜袭久安,功名忘前收。
日月忽未几,天地今复秋。
少壮负所怀,老大安能谋。
生无及人功,死骨埋泉羞。
胡为不奋飞,徒与寒饿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庭院中的枫树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早晨凋零的比过去更加繁多。
草丛里的虫子唧唧啾啾地叫着,晚上叫得急切,早上还未停歇。
你们这些虫子难道没有安乐的时候,也懂得悲伤和忧虑吗?
为什么你们总是不停地呻吟,好像在与那些失意的人一起感慨世事呢?
那些勇士们到底怎么了,他们只能像虫子一样哀号。
他们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只能以难于歌唱的痛苦来安慰自己。
他们远大的目光无处安放,只能藏着自己的雄心壮志而羞于求人。
他们将长久地生活在茅屋和荆棘中,忘记了自己的功名利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是秋天。
青春年华的时候他们背负着自己的抱负,老去之后还能有什么计划呢?
活着的时候没能做出什么贡献,死去之后只能让尸骨埋在泉下感到羞愧。
为什么他们不奋力高飞,却只落得跟寒冷和饥饿作对呢?
去完善
释义
1. 《秋怀》:诗人表达了秋天的伤感情绪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
2. 林之奇:南宋时期的文人。
3. 槭槭:形容树叶凋落的声音。
4. 昔稠:往昔的繁荣景象。
5. 呦呦:拟声词,模拟草虫的叫声。
6. 草虫:昆虫的一种,如蚱蜢、蟋蟀等。
7. 胡为:为什么。
8. 劳呻吟:指辛勤地工作或劳作。
9. 与士感伤投:与文人士大夫共同感伤。
10. 壮士:英勇刚毅的人。
11. 哀哦:悲伤地歌唱。
12. 调难:音调难唱。
13. 谣讴:民间歌曲。
14. 直怀:坦诚的心怀。
15. 羞曲求:不愿意弯曲自己的原则去迎合他人。
16. 蒿藜:杂草。
17. 袭久:长久的安于现状。
18. 忘前收:忘记过去的努力成果。
19. 未几:没有多久。
20. 安能谋:怎么可能有所作为。
21. 及人功: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22. 生无及人功,死骨埋泉羞:活着的时候没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死了也只能把尸骨埋在泉下感到羞愧。
23. 徒与寒饿雠:只能与寒冷和饥饿作斗争。
去完善
赏析
《秋怀》是南宋诗人林之奇的七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槭槭庭树叶,朝零非昔稠”,以秋天树叶凋零的景象开篇,点明时令。随着树叶凋零,秋天已经到来,这与诗题《秋怀》相呼应。
颔联“呦呦草虫鸣,暮急晓未休”,描述了夜晚草虫的叫声。这里的“呦呦”是对草虫叫声的模拟,表现出秋天的寂静和生命的活力。而“暮急晓未休”则说明草虫在夜晚叫得更加急促,这种声音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
颈联“尔虫无不平,岂亦有哀忧”,对草虫的叫声提出质疑。这里,作者想象草虫也有自己的情感,它们或许是在为自己的生活担忧。这种设想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作者通过“胡为劳呻吟,与士感伤投”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感受到草虫的哀鸣与自己的伤感产生了共鸣,这种情感上的交流使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接下来的“壮士亦何者,哀哦与虫酬。所抱不列陈,调苦难谣讴。”四句,作者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位志士仁人的胸怀和抱负。他感慨自己内心的抱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能与草虫一起发出哀伤的歌声。
在尾联“胡为不奋飞,徒与寒饿雠。”中,作者发出了对草虫为何不奋起抗争的疑问。这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虚度光阴、无所作为的不满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怀》是南宋诗人林之奇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宋孝宗时期(公元1163年-1189年)。这一时期,南宋与金国关系紧张,战争频繁,政治斗争激烈。
林之奇生逢乱世,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后来才通过荐举进入仕途。然而,他因直言不讳,屡次触犯权贵,遭到排挤和陷害,一生坎坷。
在《秋怀》这首诗中,林之奇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木落”、“雁南飞”等意象,反映出秋天的萧瑟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