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书
昨日为雨备,今晨天乃风。
障风谨自保,通夕雪迷空。
备一常失计,尽备力不供。
因之置不为,拱手受祸凶。
当为不可让,任彼万变攻。
筑室如金石,何劳计春冬。
此道简且安,古来家国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昨天为了防雨做准备,今天早上却刮起了风。
我们要小心地遮挡狂风并自我保全,整个晚上雪花漫天飞舞。
准备一个方案往往无法预料所有情况,尽力准备也无法完全应对。
因此不必过度准备而不作为,我们两手空空反而会遭受灾难。
勇敢地去面对应该承担的责任,任由一切变化进攻。
建立房屋如同金石般稳固,何必去担忧季节更替。
这种方法简单而安心,自古以来国家家庭都同样适用。
去完善
释义
1. 昨日为雨备,今晨天乃风:昨天担心下雨做好准备,今天早晨却变成了刮风。这里“为雨备”是指准备防雨设施,以防万一出现雨天。
2. 障风谨自保,通夕雪迷空:遮蔽风雨要谨慎保护自己,整晚雪花飘满天空。这里的“障风”是指防止风吹进屋内的措施,比如关好门窗等;“雪迷空”是形容雪下得很大,漫天飞舞的样子。
3. 备一常失计,尽备力不供:防备一次常常失误考虑不周,全力以赴地做准备也不能满足需求。这里“失计”是指考虑不周,计划有误;“不供”是无法满足需要,不够用。
4. 因之置不为,拱手受祸凶:因此干脆不做任何防备,听天由命接受可能的灾难。这里“因之置不为”指听任事情发展,不采取任何行动;“拱手受祸凶”指听天由命,接受可能发生的灾祸。
5. 当为不可让,任彼万变攻:应当做的事不能放弃,任凭万物变化攻击。这里的“当为”指的是应该做的事情;“任彼万变攻”是形容事物变化无常,难以预料。
6. 筑室如金石,何劳计春冬:建房子如同金石般坚固,何必计较季节和时间。这里的“筑室如金石”比喻建立稳固的基础或采取坚定的行动;“何劳计春冬”是说不需过多考虑季节和时间的影响。
7. 此道简且安,古来家国同:这个道理简单而安定,自古以来国家与个人都一样适用。这里的“此道”指的是上述的道理;“古来家国同”是指出这个道理对国家和个人都同样适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杂书”为题,表达了诗人林之奇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坚守信念、勇敢面对困境的态度和决心。诗的开篇描述了天气的变化无常,昨夜为雨做准备,今早却刮起了风。这里的“障风谨自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外界的警惕和对自身安全的关切。而夜晚风雪弥漫的景色则象征了困境中的压力和挑战。
紧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矛盾的观点:精心准备往往失策,充分努力也难以应对所有的困境。这一想法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认识到人力有限,无法完全控制命运。因此,他主张顺其自然,避免过于强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责任,而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接下来,诗人通过比喻强调了自己的信念:构建坚固的事业如同金石般稳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抵御风霜雨雪的侵蚀。这象征着诗人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即使面临逆境,也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这道理想简单其实也简单,古往今来的国家与个人都是如此。这表明诗人认为,顺应自然、坚定信念的方法适用于所有时代和生活场景,是一种普世的智慧。
综上所述,《春日杂书》展现了诗人林之奇在面对困境时,坚持自然法则、坚定信念的智慧和勇气。他用诗歌告诫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尊重自然、适时调整心态,才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立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杂书的创作时间为宋朝时期,作者林之奇则生活在南宋中晚期,他的身份是一位书生、官员。这一时期的背景是南宋国力日渐衰败,朝政腐败,士人阶层的无奈与失落感逐渐增强。面对时局困厄,许多文人都寄情山水,借诗抒情,表达他们的愤懑与忧虑。
林之奇亦如此,尽管他入仕为官,却始终保持清高独立的精神风貌。《春日杂书》正是他在某个春光烂漫的午后,抒发对世事感慨之作。全诗情感深沉而强烈,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又充满了对现实境况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他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挣扎与探索,期待找寻生命的真谛与意义。这首诗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忧虑,展示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高远的志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