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出城马上作
既雨天气佳,微云淡如扫。
欲寻烟际钟,骑马河边草。
紫椹饱黄鹂,人家夏蚕老。
田妇踏缫车,隔篱语音好。
嗟我一何愚,读书浪枯槁。
不及此中人,终年客长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下雨之后天气宜人,云层稀疏淡如轻扫。
想要去寻觅烟波浩渺处的钟声,骑着马沿着河边的草地行走。
紫色的桑葚让黄鹂吃得饱饱的,夏季养蚕的人家已经收获了成果。
农妇们踏着缫车在忙碌,透过篱笆传来她们的欢声笑语。
感叹我多么愚昧啊,白白浪费了读书的时光。
比不过这乡间的人们,他们终年都在这美好的地方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既雨:刚刚下过雨。
2. 微云:淡薄的云彩。
3. 烟际:云雾弥漫的水边。
4. 钟:这里指寺庙的钟声。
5. 紫椹:紫色的桑葚,用来喂黄鹂鸟。
6. 夏蚕老:夏季时蚕已结茧变蛾,表示季节已到初夏。
7. 田妇:农妇。
8. 缫车:一种古老的木质手摇缫丝工具。
9. 长道:漫长的道路,比喻长时间的旅行。
去完善
赏析
《雨后出城马上作》是一首描绘雨后乡村景象的田园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雨后天晴的美景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的开篇,诗人描述了雨后的天气,“既雨天气佳,微云淡如扫”。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雨过天晴时的天空,微云飘渺,仿佛被轻轻拂去,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种美景不仅让人陶醉其中,也为后面的诗歌情节铺垫了背景。
接着,诗人表达了想要去追寻烟际钟声的愿望,“欲寻烟际钟,骑马河边草”。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然、远离尘嚣的心情。诗人骑在马背上,沿着河边的草地前行,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与都市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超脱与豁达。
在接下来的四句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紫椹饱黄鹂,人家夏蚕老。田妇踏缫车,隔篱语音好。”这四句诗分别描绘了紫椹喂饱的黄鹂鸟、农家的夏蚕收获以及农妇脚踏缫丝车的场景。这些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诗人以自嘲的方式反思了自己读书的辛苦与寂寞,“嗟我一何愚,读书浪枯槁。不及此中人,终年客长道。”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他羡慕那些生活在乡村的人,他们不必像自己那样常年漂泊在外。这种情感让整首诗更加深刻动人。
总的来说,《雨后出城马上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雨后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不仅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出城马上作》是南宋诗人林之奇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天晴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诗人林之奇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然而,尽管现实世界充满苦难,但诗人仍然能够在自然中找到美,并在诗歌中表达出来。这种乐观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诗人的个性和人生观。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诗人的生活经历。林之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雨后出城马上作》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雨后出城马上作》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往往受到时代的压迫,但他们仍然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看法。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