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月图

标题包含
江月图
冥冥一月轻,不知水与天。 独于颢气中,仰见素璧圆。 超然狂道士,起视清夜阑。 自拈白玉笛,吹此江月寒。 想当万籁息,逸响流空烟。 我从江海来,形留意先还。 何当买渔篷,追此水墨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夜空下, 月亮轻盈如轻纱, 一片水光接天色。 孤独的我在浩渺中, 仰望那如玉盘的明月。 如同狂放的道士一般, 在这寂静的夜晚醒来。 拿起白玉笛, 吹出这寒冷的月光。 我想那无数的声响已平息, 只有笛声在空中飘荡。 我来自江河湖海, 心已在此月夜之中流连。 何时能购得一叶渔舟, 追随这位水墨仙子?
去完善
释义
1. 冥冥:形容月色朦胧,昏暗的样子。 2. 一月轻:形容月亮轻盈地悬在空中。 3. 颢气:清新爽朗的气候。 4. 素璧:此处指明亮的月亮。 5. 超然:超脱世俗,心境旷达。 6. 狂道士:道家修行者。 7. 清夜阑:指夜深时分。 8. 拈:拿取。 9. 万籁息:各种声音都停息下来,形容环境寂静。 10. 逸响:超逸的音乐。 11. 空烟:夜空中的烟雾。 12. 江海:江河湖海,泛指广阔的水域。 13. 形留意先还:虽然身体在江海上,但心思已经回到了家。 14. 何当:何时能。 15. 渔篷:渔民的小船。 16. 水墨仙:指擅长绘画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江月图》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之奇在江边赏月时的所见所思。开篇便以“冥冥一月轻,不知水与天”为引,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广阔的场景之中。接下来,诗人通过“独于颢气中,仰见素璧圆”的描绘,展现出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独特领悟和对月亮这一象征物的美学诠释。 紧接着,诗人的目光转向了一位超然狂士的形象——“超然狂道士,起视清夜阑”,这个形象在诗中的出现使整首诗增添了神秘和幽深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奔放的人生态度的向往。接下来的“自拈白玉笛,吹此江月寒”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位狂士的飘逸风采和孤独精神,同时也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沉郁和深沉。 随后,诗人又以“想当万籁息,逸响流空烟”来形容狂士的玉笛之声,这一描述不仅表现了音乐之美,同时也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而“我从江海来,形留意先还”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亲情的思念之情。 最后,诗人以“何当买渔篷,追此水墨仙”结尾,表现出一种归隐江湖、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人间仙境的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和生活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月图》是南宋诗人林之奇的著名诗作,这首诗以江边夜景为主题,描绘了静谧的江边月色,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北方的金国南侵,导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然而,虽然局势紧张,但江南地区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云集,诗歌创作颇为繁荣。 在创作《江月图》时,林之奇正处在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学习诗书,才华横溢。然而,他也曾遭遇挫折,如科举考试未能及第,仕途不顺等。这些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慨。 在《江月图》中,诗人通过对江边月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情。这种情感与他所处时代的背景密切相关。南宋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在江南地区,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文人们也更加关注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也是《江月图》得以产生的社会环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