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标题包含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多年隐居江湖、不问世事的生活,我终于可以自由地穿着轻便的衣物、拿着竹杖,过上真正符合自己个性和喜好的人生。不时会飘过寺庙这样的地方去休息一下,或者在傍晚时分漫无目的地沿着江边散步。 有时候我会到陶潜曾生活的地方去看桃花盛开的美景,还会在月色如水的夜晚登上庾亮楼赏月。然而,在这美好宁静的日子里,有谁想起我这从远方而来献上珍贵意见的人呢?又有谁能想到,我们的君王现在正在重重宫墙之内的皇宫中深思熟虑国家大事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苏州:古州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2. 韦使君:指韦应物,唐朝官员,曾任苏州刺史。 3. 吴县:即苏州下辖的吴江县,今江苏苏州吴江一带。 4. 李明府:指李主簿,具体身份不详。 5. 湖上:此处泛指江南水乡之地。 6. 谢浮名:意指辞官归隐。 7. 竹杖纱巾:古代隐士形象的象征,表示超脱世俗,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8. 时:不时,偶尔。 9. 寺宿:在寺庙过夜。 10. 西:傍晚。 11. 日西:夕阳,黄昏。 12. 陶潜县:指江西九江,因晋朝文学家陶渊明曾在此任县令而得名。 13. 庾亮楼:位于江西九江市南隅,因东晋名臣庾亮曾在此楼上赏月而得名。 14. 对月明:欣赏明月。 15. 献书:向皇帝进谏言书。 16. 君王:指唐德宗李适。 17. 深在九重城:指皇帝居住在深宫之中。 18. 九重城:古代天子居住的皇宫,有重重城门护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湖上生活的闲适与宁静开篇,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情怀。随后通过描绘云外偶宿古刹和日落时分漫步江边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超然世外的意境。中两句借用了陶潜赏菊和庾亮观月的典故,形象地展现了文人墨客对美好景致的渴望与热爱。结尾两句则感叹远离家乡的游子无人关注,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家国之情和对君王的忧虑。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洒脱的生活态度,又饱含深厚的家国情怀,堪称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由唐代诗人崔峒所作。创作时间为唐朝的贞元年间,大约公元785年至805年之间。 在崔峒创作这首诗的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历史变革的重要阶段。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开始衰落,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然而,文人墨客们的才情依然熠熠生辉,他们在诗坛上展现出各自的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瑰宝。 崔峒此时期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追求文学艺术的更高境界。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友人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深深感慨。 此外,在这个时期,苏州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崔峒将这首诗寄给苏州的韦使君和李明府,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