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补阙雨中寄赠
十年随马宿,几度受人恩。
白发还乡井,微官有子孙。
竹窗寒雨滴,苦砌夜虫喧。
独媿东垣友,新诗慰旅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去十年都在外奔波劳碌,受到过许多人帮助。
如今已生白发回到家乡,身上带着微薄的官职,抚育着子孙后代。
窗外的竹子在寒冷的雨水中滴落,苦砌上的夜虫正喧闹不已。
只有那位来自东垣的朋友,他的新诗能抚慰我旅途中的疲惫。
去完善
释义
1. 十年随马宿:此处指的是作者多年来在各地奔波劳碌,跟随官马四处游历。
2. 受人恩:这里是指受到他人的关怀和照顾。
3. 白发还乡井:表示年老之时回到家乡。
4. 微官有子孙:表明自己已经有所成就,并有了自己的后代。
5. 竹窗寒雨滴:描述了寒冷的雨水打在竹窗上,表现环境之凄凉。
6. 苦砌夜虫喧:苦砌指破旧的房屋或简陋的墙壁,夜虫喧指的是夜晚昆虫的喧闹声。
7. 独媿东垣友:东垣指朋友所在的地理位置,独媿表示自己觉得羞愧,因为朋友还在远方关心着自己。
8. 新诗慰旅魂:意为新的诗篇慰藉了自己漂泊的灵魂。
去完善
赏析
《酬李补阙雨中寄赠》是唐代诗人崔峒写给朋友李补阙的一首回赠诗。全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的回顾以及对友情的赞美,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身处异乡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十年随马宿,几度受人恩”,回顾了诗人在外奔波十载,历经沧桑的岁月。这里的“随马宿”表现了诗人行路的辛苦,而“受人恩”则体现了诗人对人世的感慨。
颔联“白发还乡井,微官有子孙”,描述了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到故乡,有子孙陪伴在身边。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牵挂。
颈联“竹窗寒雨滴,苦砌夜虫喧”,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寒冷的雨滴滴落在竹窗上,苦砌上的夜虫喧闹不已。这里通过描绘环境的凄清,表现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寂寞。
尾联“独媿东垣友,新诗慰旅魂”,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在东垣这位朋友的慰藉下,诗人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安慰。这句诗既是诗人对友情的感谢,也是对友情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李补阙雨中寄赠》是唐朝诗人崔峒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84年,时值安史之乱平定后不久,唐德宗在位时期。在这一年间,朝廷内部的矛盾激化,朝政腐败,民生疾苦。此时,诗人崔峒仕途坎坷,身居低位,对于国家的现状感到忧虑和愤懑。然而,他在困顿的生活中依然保持清高的品质,用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诗里,崔峒表达了与友人李补阙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相互关心、共谈国事的感情。虽然时代动荡不安,但他们都有一颗报国为民的赤诚之心,期望共同努力,为国家的前途尽一份力量。此诗展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更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