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员外还京
十年离乱后,此去若为情。春晚香山绿,人稀豫水清。
野陂看独树,关路逐残莺。前殿朝明主,应怜白发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送韦员外还京》是一首唐代的七言律诗,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十年离乱后:指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生活。
2. 若为情:如何表达心情或情感。这里可能是指韦员外的心情复杂,既有喜悦,也有忧虑。
3. 春晚香山绿: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香山的树叶变绿了。这里的“春晚”指的是春天将要结束的时刻。
4. 人稀豫水清:人们稀少的地方,豫水的水清澈明亮。这里的人稀与下文野陂看独树呼应,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环境较为偏僻。
5. 野陂看独树:在田野边上看一棵孤独的树。
6. 关路逐残莺:在关路上追逐残留的莺鸟。这里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7. 前殿朝明主:在前殿朝见贤明的君主。这里可能指韦员外回到京城后需要朝见皇帝。
8. 应怜白发生:应该会哀怜头发已经变白。这里的“白发生”代指年龄增大和经历世事沧桑。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韦员外还京》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崔峒之手。崔峒生活在唐玄宗至德宗时期,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国力日渐衰弱,战乱频发。诗中的韦员外指的是在朝为官的韦希亚,此人因故离京,此时崔峒为他送行,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在这首诗中,崔峒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的担忧。当时,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宦官干政严重,皇帝昏庸无能,使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崔峒对友人的离去感到哀伤,同时也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