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回逢赵曜,因送任十一赴交城主簿
江上长相忆,因高北望看。不知携老幼,何处度艰难。
屈指同人尽,伤心故里残。遥怜驱匹马,白首到微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边常常思念远方的人,于是登高向北望去。不知道带着老人和小孩,要在什么地方度过困难的日子。数着手指头计算一起的朋友都已不在人世,故乡只剩下伤心回忆。遥远的地方似乎还有一人马匆匆的身影,那是已经满头白发还为了微薄的官职而奔波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江南:长江下游地区。
2. 赵曜:诗人朋友。
3. 任十一:即任濬,排行第十一。
4. 交城:古县名,位于今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一带。
5. 主簿:古代地方官员的佐吏,主管文书事务。
6. 江上:江边。
7. 高北望看:登高向北望去。
8. 携老幼:带着老人和孩子。
9. 度艰难:度过艰难困苦的生活。
10. 屈指同人尽:指与友人分离的日子。
11. 伤心:悲痛、难过。
12. 故里:家乡。
13. 遥怜:远远地担忧。
14. 白首到微官:白发苍苍还在做小官。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相逢、送别以及感慨人生世事变迁的诗篇。诗人在江南与友人重逢,北望故乡,关心友人的生活状况。虽身处他乡,却时刻牵挂故土,表现了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不知携老幼,何处度艰难”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生活艰难的忧虑,也显示出他关心民生疾苦的人道关怀。全诗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深的友谊和人生的艰辛,令人感同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崔峒创作了这首《江南回逢赵曜,因送任十一赴交城主簿》。此时正值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人之间交往频繁,相互唱和。这首诗是崔峒在与朋友赵曜相遇时,为送别友人任十一赴交城主簿而作。
天宝年间,玄宗沉溺于声色犬马,朝政渐趋腐败。尽管表面繁荣,但社会矛盾已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感叹世道离乱,忧虑国家命运,他们借诗抒怀,寄托忧国忧民之情。
崔峒在此时期,仕途颇为坎坷,曾两次被贬出京,一度沉沦下僚。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治理。在这首诗中,他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对朋友的关爱,同时也传达了对友人远赴交城的忧虑,期望他们在任上能造福百姓,为国家尽忠尽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