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郭外望许纬先生山居
湖上千峰带落晖,白云开处见柴扉。
松门一迳仍生草,应是仙人向郭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湖泊的上千座山峰间,夕阳的余晖缓缓落下,白色的云朵飘散开后,露出一间小小的木屋。这条通往小屋的道路两边长满了松树和野草,仿佛是仙人隐居的地方,这样的景色在城中难得一见。
去完善
释义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的古代诗歌,通过湖上千峰、落晖、白云、柴扉等自然景象,描绘出诗人所见的山居景色。以下是针对这首诗歌中各个词句的注释:
1. 武康:位于今浙江省德清县。
2. 郭外:城郭之外,这里指山中的乡村。
3. 许纬先生:此处不详,可能是当时的一位隐士或文人。
4. 千山:形容山峰众多。
5. 带落晖:指夕阳的光辉映照在山上。
6. 白云开处:形容白云飘散的地方。
7. 柴扉:用树枝编织的门,这里指山中住宅。
8. 松门:松树下的门,这里可能是指山中的门户。
9. 一迳:一条小径。
10. 生草:长满野草。
11. 仙人:指隐居高人。
12. 向郭稀:意思是隐居者较少接近城市。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古诗。诗人通过描写武康郭外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于许纬先生的敬仰之情。首先,“湖上千峰带落晖”一句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景,落晖映照着千峰,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接下来,“白云开处见柴扉”则形象地描绘了许先生的隐居之处,暗示出他的超尘脱俗。而“松门一迳仍生草,应是仙人向郭稀”两句则表现了许先生隐逸的处世态度,尽管岁月沧桑,但那份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依然保持着纯真的魅力。总的来说,这首诗歌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武康郭外望许纬先生山居》是唐代诗人崔峒创作的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的唐德宗贞元时期,此时正值中唐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和朝政腐败,许多文人雅士选择了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生活。崔峒本人也在这一时期厌倦了官场,开始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自由。
与此同时,唐代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历史教训之后,对隐逸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隐居是一种修养身心、保持节操的生活方式,也是对朝廷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此,这个时期的隐逸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描绘隐逸生活的诗歌作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崔峒创作了这首《武康郭外望许纬先生山居》,表达了对许纬先生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文化的敬仰。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他本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