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侯山人赴会稽

标题包含
送侯山人赴会稽
仙客辞萝月,东来就一官。 且归沧海住,犹向白云看。 猨呌江天暮,虫声野浦寒。 时游镜湖里,为我把鱼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来自遥远的仙境,告别了那里的月亮与青萝,来东方做一任官员。 请暂且住在辽阔的大海之中,时而还能欣赏那漂浮不定的白云。 在傍晚的时候,听著猿猴在山间大叫,夜里的虫声又在荒野里带来寒冷的感觉。 闲暇时在湖泊边游玩,也请替我拿著钓鱼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 送行, 赠别。 2. 侯山人: 山人的尊称。侯是姓。 3. 会稽: 即今浙江绍兴市。春秋时为越国都城,秦朝时设置郡。 4. 仙客: 旧时常用来指代隐居高士或遁世者,此处指侯山人。 5. 萝月: 萝藤间透出的月光。 6. 且归: 暂且回归。 7. 沧海: 大海。 8. 犹向: 仍然向往。 9. 白云: 高洁的隐逸生活。 10. 猨: 同“猿”,猿猴。 11. 江天: 江河与天空相连的地方,这里指宽阔的水域。 12. 虫声: 秋虫的鸣叫声。 13. 野浦: 野外的小河,乡村的水滨。 14. 暮: 日落时分,傍晚。 15. 镜湖: 古代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湖泊,以湖面如镜得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辞别月下仙境般的隐逸生活,前往会稽担任一官半职的情景。诗人勉励友人在沧海居住,保持豁达的心态,犹如处在云雾之间;傍晚时分,猿猴在江边叫唤,声音响彻天空,传递出一份辽阔之感;而夜晚的野外,虫鸣声声,更显冷寂之味。诗人希望友人在闲暇之时,可以游历镜湖,享受垂钓的乐趣。整首诗表达了一种追求宁静、融入自然的意境,展现出了作者对世俗官场的超脱和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755年左右的安史之乱时期,战争使得整个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此时,诗人崔峒写下了这首《送侯山人赴会稽》。在这段时间里,诗人崔峒的人生际遇并不顺利,他在战乱中失去了官职,回到家乡。然而,这段经历也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民间的疾苦和战争的残酷。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崔峒送别侯山人赴会稽的场景显得更加沉重。会稽位于东南沿海,是古代越国的都城,也是战国时期著名学者庄周的故乡。在这里,诗人想象着友人将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但他内心深知,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人们很难找到安宁的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