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晚送丹徒许明府赴上国,因寄江南故人

标题包含
秋晚送丹徒许明府赴上国,因寄江南故人
秋暮之彭泽,篱花远近逢。君书前日至,别后此时重。 寒夜江边月,晴天海上峰。还知南地客,招引住新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黄昏来到彭泽之地,沿途篱笆上的花朵争相开放,仿佛是在迎接我们。你的来信在前天就已经到达了,分别之后现在再次重逢。寒冷的夜晚,江边的月亮照亮了夜色;晴朗的天气,海上的山峰若隐若现。我也知道南方的那位朋友,他的热情款待让我在新丰这个地方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丹徒: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一带。 2. 许明府:许县令,具体身份不详。 3. 上国:京城,这里指长安或洛阳。 4. 崔峒:唐朝诗人,时任丹徒尉。 5. 秋暮:秋天傍晚时分。 6. 彭泽:古县名,位于江西省北部。 7. 篱花:篱笆旁的花,这里指的是菊花。 8. 君书:你的来信。 9. 南地客:南方的客人,指许明府。 10. 新丰:地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有温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送别友人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诗中的“篱花”、“江边月”和“海上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恬美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同时,诗中还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秋晚送丹徒许明府赴上国,因寄江南故人》,作者是唐代诗人崔峒。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约公元785-805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崔峒的生活和仕途均有些波折。他曾经担任过尚书都官员外郎、行中书舍人等官职,但也在官场受到排挤,最后辞官隐居洛阳。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世事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批判。 此外,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正处在一个由盛转衰的过渡期。经过安史之乱后,朝廷内部的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愈发激烈。与此同时,经济衰退,民生困苦,百姓疾苦。这些都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