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元秘书
旧书稍稍出风尘,孤客逢秋感此身。
秦地谬为门下客,淮阴徒笑市中人。
也闻阮籍寻常醉,见说陈平不久贫。
幸有故人茅屋在,更将心事问情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书籍穿越时光风尘,孤独旅人在秋天感慨万分。
身在繁华的秦地却无门庭若市之感,只能嘲笑街头巷尾的普通人群。
偶尔听闻阮籍常常借酒浇愁,又听说陈平贫困的日子不长久。
幸运的是还有故人的茅屋可供栖息,更可以倾诉心声、寻求情感的慰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赠元秘书:指赠给元秘书的诗歌。元秘书,指一位姓元的秘书官员。
2. 旧书:这里指古代的书籍。
3. 稍稍出风尘:指古代书籍渐渐脱离世俗纷扰。
4. 孤客:孤独的人,诗人自喻。
5. 秦地:指陕西省一带,这里指长安。
6. 谬为门下客:错认为门下宾客。这里表示自己不被重视。
7. 淮阴徒笑市中人:出自“淮阴市井笑韩信”,形容自己怀才不遇。
8. 阮籍:三国时期文学家,好酒好游,但此处指一般的酒徒。
9. 陈平:西汉初年功臣,出身贫寒,但这里指暂时的贫困。
10.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元秘书。
11. 茅屋:简陋的房屋,指元秘书的家。
12. 心事:心中的想法和打算。
13. 情亲:亲情般的友情,指与元秘书的深厚感情。
去完善
赏析
《赠元秘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元秘书的深厚交情,以及对彼此命运的感慨。诗中的“旧书稍稍出风尘”形象表达了他们共同钻研古籍的精神默契;而“秦地谬为门下客,淮阴徒笑市中人”则以历史人物作比,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和才华不遇。
诗人用“也闻阮籍寻常醉,见说陈平不久贫”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同时也暗示自己和友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守信念。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希望在友人的支持下重新振作,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命运、友谊以及人生的深刻理解,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二年,崔峒完成了他的这首《赠元秘书》。
在动荡的安史之乱时期,崔峒度过了十多年的岁月,这期间他历经艰险,家破人亡,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痛苦回忆。战乱平息后,他隐居山林,寄情诗酒,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使他对生活的感悟更加深刻,对人生的理解更加透彻。
这一时期的唐朝,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然而,这种艰难的环境并没有阻止诗人创作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使他创作出许多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和深刻人生哲理的诗歌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