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皇甫冉往白田
江边尽日雉鸣飞,君向白田何日归。
楚地蒹葭连海逈,隋朝杨柳映堤稀。
津楼故市无行客,山馆空庭闭落晖。
试问疲人与征战,使君双泪定沾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边,野鸡整天都在飞翔和鸣叫,不知道亲爱的你在白田何时才能归来?
楚地的蒹葭蔓延至海边,隋朝的杨柳则在河堤上稀疏低垂。
渡口的老楼和市场早已没有了行人,山中的驿馆和庭院也陷入了寂静,夕阳的余晖已消失在远方。
想想那些疲惫不堪的人以及战争带来的苦难,你的眼泪一定会滴落在衣襟上。
去完善
释义
1. 皇甫冉:唐代诗人,与诗中的崔峒是好友。
2. 白田:唐代时的地名,位于江南一带。
3. 江边:指长江边。
4. 雉鸣飞:形容长江边的景象,有野鸡飞舞和鸣叫。
5. 楚地:古代楚国的地方,这里指代江南地区。
6. 蒹葭:芦苇的一种,这里借指江南的景色。
7. 海迥:海的远处,这里形容长江的水流流向远方。
8. 隋朝杨柳:指隋朝时期种植的柳树。
9. 津楼:渡口附近的楼阁。
10. 故市:旧时的市场,这里指渡口附近的市场。
11. 无行客:没有旅客经过。
12. 山馆:山间的旅馆。
13. 空庭:空旷的庭院。
14. 落晖:夕阳西下的阳光。
15. 试问:试着询问。
16. 疲人:疲惫的人,这里指代旅人。
17. 征战:战争。
18. 使君:尊称地方长官,这里指皇甫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皇甫冉离去的场景。首联借“江边尽日雉鸣飞”暗示别离时的惆怅;颔联通过对“楚地蒹葭”“隋朝杨柳”的描绘展现环境苍茫;颈联通过“津楼故市”“山馆空庭”的对比表现离别的寂寥;尾联将关注点转向疲于征战的百姓,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整首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语言朴素,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皇甫冉往白田》是唐代诗人崔峒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8世纪中叶,即唐朝的鼎盛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崔峒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曾在官场任职,但由于性格刚直,不愿趋炎附势,最终被贬为平民。然而,正是这段经历使他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在这个时代,唐朝的经济、文化和科技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对外交流也非常活跃。然而,在繁华的背后,也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冲突,如贫富差距、政治腐败等。这些时代背景对崔峒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对人性的独到见解。
在这首《送皇甫冉往白田》中,崔峒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与朋友告别的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惋惜和不舍,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成为了古代送别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