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陆明府之盱眙

标题包含
送陆明府之盱眙
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白烟横海戍,红叶下淮村。 澹浪摇山郭,平芜到县门。政成堪吏隐,免负府公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陶令离任之际,正陷入穷困和忧虑。一片白雾弥漫在边境的海防线上,枫叶飘落在河边的村庄里。波光粼粼的海浪拍打着山脉的轮廓,广阔的田野延伸至县衙门口。只要能让政务顺利施行,就可以功成身退、避世隐居,不负官员们的恩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陶令:指陶潜,他曾任彭泽县令。这里借指陆明府。 2. 盱眙:县名,位于江苏省。 3. 白烟:指海上的雾气。 4. 红叶:秋天的枫叶。 5. 澹浪:平静的海浪。 6. 山郭:山边的城镇。 7. 平芜:草木繁茂的原野。 8. 政成:政绩圆满。 9. 吏隐:以官员身份隐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陆明府赴任盱眙的情景。首联通过提及陶令之官去(指陶渊明辞去彭泽令一事)来强调友人的离愁别绪。接下来两联以白烟、红叶等景象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富有诗意的笔触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颔联通过描述海边的烟雾和白桦树下的村庄,展示了盱眙一带的自然风光。颈联则通过淡水和平原的景物来表达友人在新任职地的广阔胸怀。最后一联表达了祝愿,希望友人能在政务上取得成绩,不负府公的期望。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情感真挚,而且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陆明府之盱眙》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具体时间暂无确切记载,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大致可以推断在公元8世纪至9世纪初之间。这个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诗人崔峒活跃的期间。 当时,社会矛盾激化,官场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多表现出忧虑和悲痛的心情。而崔峒作为一位才情出众的诗人,自然也对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在送别友人陆明府赴任盱眙县令之际,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期望和对官场的感慨。 崔峒的个人经历同样令人感慨。他一生仕途不顺,数次应试落第,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和敏锐的认识,并在诗歌中表现了出来。 综上,《送陆明府之盱眙》这首诗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友人的关爱之情。同时,这也是一首描绘唐代文人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