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资政富公再以近诗见寄
惟公之所存,致后协二典。
当入相天子,贤业遂大展。
万类随坯陶,四时无盭舛。
如保守一藩,疢甚斥和扁。
遂令康济功,鬰抑未恢显。
寄怀吟咏间,唯以道自遣。
公才如河源,浑浑日东演。
洪涛奔巨海,万里纵倾卷。
小哉西北流,孰可议深浅。
公思如天匠,春物归裁剸。
珍丛与奇葩,万态极婉娈。
一一得天真,倣象困雕剪。
河源无时穷,天匠非世辨。
湖为每成编,遂以贶罢輭。
裸壤本无知,安足道文冕。
俚耳固不通,乌用奏姑洗。
我实知公心,爱我久益腆。
诱我进学勤,要在纳诸善。
我素荷公德,公教不敢践。
讽诵复宗师,夙夜以自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只因为您的存在,使我追求协调两种原则。
您即将进入朝廷辅佐皇帝,您的事业将会顺利发展。
万事万物都受到您的影响,一年四季没有错误。
如果保守一个地方,病痛就会消失。
然而,这并不能让您的康济之功德得到充分彰显。
我在诗词之中寄托我的情怀,只有道理能自我排遣。
您的才能如同河之源泉,每日向东方扩展。
犹如巨大的洪流奔向大海,覆盖千里。
相较于西北的小溪流,谁能评论它的深度呢?
您的思考如同天上的工匠,把春天的东西进行裁剪。
珍奇的树木与花蕾,呈现万种柔美的姿态。
它们保持了天然的真趣,模仿它们会陷入困境。
河源的水永无止境,天工的妙手无人能及。
湖边的诗歌时常编写成篇,于是赐给世人以温柔。
在这贫瘠的土地上,人们并不知道何为文化。
他们的心灵并不相通,不需要演奏古典音乐。
我深知您的用心,您对我的关爱已长久且深厚。
您引导我努力学习,期望我能向善。
我一直感念您的恩情,您的教诲使我不敢怠慢。
我会反复诵读并牢记在心,每时每刻都以此自我勉励。
去完善
释义
1. 惟公之所存,致后协二典。注释:公指资政富公;所存指富公的品行及事迹;二典,指《尚书·尧典》和《尚书·舜典》,这两部文献记载了上古圣王治理天下的原则和方法。
2. 当入相天子,贤业遂大展。注释:入相,意指担任宰相一职;天子,古代对皇帝的称呼。
3. 万类随坯陶,四时无盭舛。注释:坯陶,把泥土制成器具的过程,这里用来比喻培育人才;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盭舛,指违背常理。
4. 如保守一藩,疢甚斥和扁。注释:一藩,指一个地方或领域;疢甚,指病重;斥,指排斥;和扁,指的是和氏之璧和卞和。
5. 遂令康济功,欝抑未恢显。注释:康济功,指治理国家的成绩;欝抑,指压抑不展;恢显,指发扬光大。
6. 寄怀吟咏间,唯以道自遣。注释:寄怀,寄托情怀;吟咏,指作诗;道,指道理。
7. 公才如河源,浑浑日东演。注释:河源,指黄河之源;浑浑,形容水势浩大;日东演,指河水每日向东流淌。
8. 洪涛奔巨海,万里纵倾卷。注释:洪涛,指波涛汹涌的水面;巨海,指大海;纵倾卷,指恣意奔放地卷入海中。
9. 小哉西北流,孰可议深浅。注释:西北流,指黄河流向西北的部分;孰,谁;深浅,指水的深度。
10. 公思如天匠,春物归裁剸。注释:公思,指富公的思考;天匠,指天上的巧匠;春物,指春天的万物;归裁剸,指回归大自然。
11. 珍丛与奇葩,万态极婉娈。注释:珍丛,指珍贵的树木花草;奇葩,指奇特的花木;万态,指各种各样的形态;婉娈,指柔美。
12. 一一得天真,倣象困雕剪。注释:天真,指自然的状态;倣象,指模仿;困雕剪,指被雕刻修剪所困扰。
13. 河源无时穷,天匠非世辨。注释:时穷,指时间的尽头;非世辨,指不是世人所能理解的。
14. 湖为每成编,遂以贶罢輭。注释:湖为,指诗人自己;每成编,指每次写诗都有收获;贶,指赐予;罢輭,指疲惫无力。
15. 裸壤本无知,安足道文冕。注释:裸壤,指没有文化的地方;安足,怎么足够;文冕,指文学修养。
16. 俚耳固不通,乌用奏姑洗。注释:俚耳,指普通人;固不通,指本来就不理解;乌用,何用;奏姑洗,指演奏音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韩琦写给一位名为富公的资政大臣的赞美诗。诗人通过对富公的人品、才干、抱负等方面的赞赏,表达了对这位大臣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整首诗充满了对富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德的追求。
首先,诗人通过赞颂富公的人格魅力和治国之道,表达了对他的尊敬。诗人认为富公的人品足以与古代的名臣相媲美,他的才能和智慧使他在辅佐天子时得以大展宏图。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富公在治理国家时的景象,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陶匠,将万物塑造得和谐有序。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富公的才华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使他感到有些沮丧。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描述富公的文学才华。他认为富公的文才如同黄河源头,源源不断;而他的思想则如同天工巧匠,能够捕捉到春天的美好。诗人还赞扬了富公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他善于通过描绘各种美好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与富公关系的理解,以及自己对他的感激之情。他深知富公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因此更加努力学习,希望能不辜负富公的教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仁宗时期(公元1050年左右),韩琦作为当时的官员,他在任职期间与朝中的政治家、文人相互交流诗歌,以便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念和人生态度。在这首诗中,韩琦描述了自己与谢资政富公的诗歌交往,以及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北宋中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士人阶层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韩琦在这一时期成为进士,并在朝廷担任要职。他与谢资政富公之间的诗歌交流,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之间的友情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在这段时间里,北宋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官僚腐败和权力斗争,使得国家政治环境并不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韩琦和谢资政富公通过诗歌传达了对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对改革的热切期望。他们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来的文人树立了榜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