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北第同赏芍药
维扬嘉种发清和,灼灼吾园盛孰过。
红玉鬭成楼突兀,白云争簇髻巍峩。
仙容世必推茅岭,醉艳人谁敌苎萝。
不是栽培功未至,年年何苦转枝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维扬地区优良品种显清新,我的花园盛开胜过一切。红色的花朵像楼阁般凸显,白云在头顶紧簇成高高的发髻。仙女般的容颜必定源自茅山,醉人的艳丽无人能与苎萝相比。要不是培育技术不够到位,每年的成果又何须这么多辗转轮回呢?
去完善
释义
维扬:即今江苏省扬州市。此指扬州产的芍药。
嘉种:优秀的品种。这里指芍药。
清和:明净和暖。这是牡丹开放的天气条件。
灼灼:鲜明的形象或声音。
吾园:作者的花园。
盛孰过:谁能比得上这盛开的样子。盛,旺盛;孰过,谁超过。
红玉:红色的玉石,比喻红色的花朵。
楼突兀:高耸突出的楼房。这里形容芍药花的形状。
白云:白色的云朵,比喻白色花朵。
争簇:争相簇拥。
髻巍峩:形容花冠高高的样子。髻,盘在头顶上的发结。巍峩,高大。
仙容:美好的容颜。这里指芍药花的美丽。
茅岭:湖南省岳阳市茅山的花圃。这里用来赞美芍药花的美丽。
醉艳:陶醉于艳丽之中。
人谁敌:没有人能抵挡得住。这里指芍药花的美丽无人能敌。
栽培:种植培育。
未至:不够。
转枝多:移植的枝条很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芍药花的美丽与繁茂。诗人以扬州的芍药花作为对比,强调自己园中的芍药花更为璀璨夺目。诗中用“红玉”和“白云”来比喻芍药的艳丽和高洁,赞美其如同仙女般的花容和醉人的魅力。诗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培育之功尚未达到极致,这种美艳的植物又怎会年年都从旁枝移植过来呢?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芍药花的欣赏之情,也透露出其对园艺技艺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的一首描绘春日赏花的词《乙卯北第同赏芍药》。这首诗诞生于公元1075年(乙卯年)的春天,正值宋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的时期。诗人当时在北第任职,公务闲暇之时与友人一起欣赏盛开的芍药花。
韩琦是北宋时期的名臣,曾任宰相,对国家治理有方。他一生以忠诚耿直、爱国爱民著称,曾多次领兵抵抗外敌入侵。然而在这首诗里,我们看不到战场上的剑拔弩张,而是看到了诗人在北第的宁静生活和闲暇时刻对美丽景色的欣赏。在赏花的瞬间,他暂时忘却了政务的繁剧和国家的忧虑,将目光投向了自然界的美好。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