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儒家子刘文叔诗见赠回赠一篇

标题包含
儒家子刘文叔诗见赠回赠一篇
我诗求我混沌初,君诗求我糟粕余。 低头小参有顿渐,抚掌大笑无精粗。 谁收六律入三籁,更歛八风归一噫。 四诗元自五声生,无声敢问诗安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的诗歌追求原始混沌的美,你的诗歌则致力于摒弃糟粕。 我们有时需要低首沉思才能领悟其中的顿悟与渐悟;而有时则可以抚掌大笑,因为万物并无本质上的优劣高下。 谁会收录这六种韵律到那三重天音之中呢?又怎能收敛八方之风于一声长叹里? 其实四首诗本就诞生于五声之性,倘若无声,诗还存在于何处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儒家子:儒家的学者或学生。这里指代刘文学者。 2. 文叔:人名,这里指代刘文学者。 3. 混沌初:原始的混沌状态。形容诗歌创作的初期阶段。 4. 糟粕余:废弃的东西,这里指代不好的诗句。 5. 小参:佛教用语,指个人自我反省、修行。 6. 顿渐:佛教语,指顿悟和渐悟两种觉悟方式。 7. 抚掌大笑: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8. 无精粗:指没有好坏之分。 9. 六律:古代音律术语,指古代音乐中的六个基本音阶。 10. 三籁:古代音乐术语,指古代音乐中的三种乐器。 11. 八风:古代音乐术语,指古代音乐中的八个音阶。 12. 一噫:一种叹息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音乐的和谐之声。 13. 四诗:指《诗经》中的四种体裁:国风、大雅、小雅和颂。 14. 五声:古代音乐术语,指古代音乐中的五个基本音阶。 15. 安在:在哪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儒家子刘文叔诗见赠回赠一篇”,表达了诗人与刘氏之间的诗词交流与切磋。首联诗人以“混沌初”、“糟粕余”来表达自己追求本真诗歌,而刘氏则寻求从诗中领悟到精华部分;颔联将写作的过程比喻为修行,表现出两人的相互理解与共鸣;颈联与颔联相互照应,讨论诗歌的韵律、境界与力量,并强调诗歌内在的和谐统一;尾联则提出诗源于音乐的思考,引发出对“无声”时诗是否存在之问,深化了诗歌本源及本质的探讨。整首诗思路开阔,充满哲理思辨,展现了作者作为语文老师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儒家子刘文叔诗见赠回赠一篇》是南宋诗人曾丰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宁宗年间(1195-1224年),当时曾丰在地方任职,担任县令等职。 在这个时期,曾丰的人生际遇较为平淡,虽然官场沉浮,但他始终坚守儒家的信仰和价值观。他曾参与科举考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官场上并未得到重用。这可能与他的人生态度有关,他崇尚朴实无华的生活方式,不追求荣华富贵,所以在官场上并未取得显赫的成就。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尽管曾丰的生活相对平静,但他的诗歌作品却反映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在他的诗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儒家学说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