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童子科欧阳文成觅诗漫以塞责
庐陵童子谓姓李,临川童子谓姓王。
二子读书选德殿,气吐虹蜺口翻浆。
六经诸子成串落,天子喜之移御床。
奏对首肯去目送,青衫黄牒恩异常。
江西得此二童子,后生气倍声名场。
前闻但有晏元献,今继者谁其欧阳。
身躯眇小胆气大,齿发幼艾言语苍。
况能大书开龙蛇,一字欲作千尺强。
明年试罢春昼长,低头拾官回未忙。
马蹄轻踏百草香,鶑花助喜酒助狂。
长裾短刺倾侯王,早著归鞭荣故乡,我其俟之螺水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庐陵有个少年姓李,临川有个少年姓王。
这两个孩子在选德殿里读书,英气逼人,才华横溢。他们精通六经诸子,颇得天子喜爱,甚至离座迎客。他们的才情得到天子的赞誉,身着青衫,手持黄牒,受到格外的恩典。这两位来自江西的少年,今后必将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从前我们只听说过晏元献,如今又有哪位堪与欧阳相比呢?这两位少年的身体虽然瘦弱,但志气极大;年龄虽小,但口齿犀利,语言成熟。他们更是书法高手,下笔如龙飞蛇舞,每一个字都显得刚劲有力。
今年春天试考后,他们走在春天的阳光里,悠然自得地骑马回来,不着急整理东西。马蹄踏着春天的草香,连莺花都似乎在为他们高兴,美酒助兴。
他们将用长袍和短剑赢得王侯的尊敬,早日回乡,带着荣誉而归。我在螺水旁等待着他们的佳音。
去完善
释义
1. 庐陵:古郡名,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地区;
2. 临川:古郡名,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地区;
3. 二子:指欧阳修和李觏,欧阳修是庐陵人,李觏是临川人;
4. 气吐虹蜺:形容气势磅礴,虹蜺,即彩虹;
5. 口翻浆:形容语言滔滔不绝,如同流水;
6.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
7. 诸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
8. 成串落:形容文章写得连贯流畅;
9. 天子:此处指皇帝;
10. 移御床:指皇帝起身表示高兴;
11. 奏对:向皇帝回答问题的过程;
12. 首肯:点头表示同意;
13. 青衫:古代学子所穿的一种衣服;
14. 黄牒: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录取名单;
15. 恩异常:表示皇帝对两位学子的宠爱之情;
16. 江西:中国的省名之一,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17. 晏元献:即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18. 欧阳:即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19. 身躯眇小:形容身材矮小;
20. 胆气大:形容胆子很大,有勇气;
21. 齿发幼艾:形容年纪尚小;
22. 言语苍:形容说话声音成熟稳重;
23. 大书:指书法技艺高超;
24. 开龙蛇:形容书法线条流畅;
25. 一字欲作千尺强:形容每个字都写得很有力;
26. 试罢:指科举考试结束;
27. 马蹄轻踏:形容骑马行进的速度很快;
28. 鸎花:即莺花,春天的景色;
29. 酒助狂:形容喝酒之后情绪高涨;
30. 长裾:古代一种长款的衣服;
31. 短刺:古代一种简短的书信;
32. 倾侯王:形容拜访王侯贵族;
33. 著归鞭:指准备回家;
34. 螺水:代指欧阳修的家乡;
去完善
赏析
曾丰的这首《应童子科欧阳文成觅诗漫以塞责》,通过对比庐陵、临川两位优秀童子的学识与胆识,突出了他们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同时表达了对欧阳文成未来成功的期许。全诗借用典故,形象生动,语句流畅,富有感染力。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这位聪慧少年的期待和祝福,同时也表现出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应童子科欧阳文成觅诗漫以塞责》,是由南宋诗人曾丰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64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金国对南宋的威胁仍然存在。诗人曾丰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在这一时期参加童子科考试,希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准备考试的期间,曾丰收到了好友欧阳文成的诗歌邀请。由于他忙于准备考试,无法抽出时间创作新诗,于是写下这首《应童子科欧阳文成觅诗漫以塞责》来回应欧阳文成的邀请。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无奈和焦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