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后从陶郎中登庾楼

标题包含
雨后从陶郎中登庾楼
庾楼逢霁色,夏日欲西曛。虹截半江雨,风驱大泽云。 岛边渔艇聚,天畔鸟行分。此景堪谁画,文翁请缀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贞白(895年-958年),字有道,号灵溪,又号清溪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诗人。 王贞白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尤以诗名闻世。在南唐时,他曾担任国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庾楼的观景台上欣赏着雨后初晴的美景,夏日的夕阳正渐渐沉下西山。彩虹宛如一柄利剑切断了半江烟雨,而大风则吹散了湖泊上空的浓云。湖边的岛屿旁聚集了一艘艘渔船,天空中的飞鸟在分开飞向各自的方向。这样的景色谁能描绘得出来呢?恐怕只有博学多才的人才能用文章来记录了。
去完善
释义
1. 庾楼:即庾公楼,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之西。因东晋时著名文人庾亮曾在此居住而闻名。 2. 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象。 3. 西曛:夕阳即将落下的景象。 4. 虹截半江雨:彩虹横贯江面,仿佛将江水一分为二。 5. 大泽云:指大风吹散大泽地的云雾。 6. 文翁:指西汉末年的文翁,字子乔,蜀郡成都人。他曾担任蜀郡太守,提倡文化教育,建造学宫,选拔才学之士,以教化百姓。这里用“文翁”代指王贞白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陶郎中一起游览庾楼的所见所感。诗人首先描写了庾楼的景色,夏日的夕阳即将落下,天空放晴,呈现出一派宁静的景象。接着,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描述了江上的彩虹、风吹云动的自然美景,以及岸边聚集的渔船和天际飞行的鸟儿。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这幅美丽的画面,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最后,诗人提到了“此景堪谁画,文翁请缀文”,表示眼前的美景难以用画笔描绘,唯有文翁这样的才子能够将它记录在文字之中。这里的“文翁”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文人学者,以善于撰文著称。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于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从陶郎中登庾楼》是唐代诗人王贞白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95年左右,当时正值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王贞白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他希望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为国效力。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和无奈。他曾在朝廷任职,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他选择离开官场,回到家乡隐居。 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好友陶郎中时常相聚,一起登高望远,抒发胸臆。《雨后从陶郎中登庾楼》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雨后的景色描绘,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他与陶郎中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