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出山至中涂寄永安禅师

标题包含
出山至中涂寄永安禅师
松行未尽却回头,寒雨霶沱已渐收。 望海阁边云缭绕,行春桥下水奔流。 山庵骤别高谭远,城寺将归满面羞。 须效著书同护法,悠悠人事漫拘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间小径还未走完便回头张望,寒冷的大雨渐渐收敛。 海边的望海阁被白云环绕,春天来到行春桥下河水奔腾。 突然告别了高山上的寺庙和谈经论道的友人,回到城市中心中满是羞愧。 我要效仿着书的道理共同护持正法,而人事繁冗何必拘泥其中呢?
去完善
释义
1. 松行未尽却回头:松行,指行走在松树间;尽,完成;却,表转折,意为“反而”;回头,回头看或回头想。这句诗的意思是行走在松树间的行程还没完成,然而环境变得恶劣,诗人不得不停下来,回头想一想接下来该如何前行。 2. 寒雨霶沱已渐收:寒雨,寒冷的大雨;霶沱,形容大雨滂沱的样子;已,已经;渐,逐渐地;收,停止。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路上遇到的大雨渐渐停下来的情景。 3. 望海阁边云缭绕:望海阁,此处可能指位于浙江普陀山的望海楼;云缭绕,云雾环绕的景象。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望海阁周边看到的美丽的云雾景色。 4. 行春桥下水奔流:行春桥,位于江苏苏州的一座古桥;水奔流,河水奔腾流淌的情景。这句诗勾勒出行春桥附近的河流波涛汹涌的画面。 5. 山庵骤别高谭远:山庵,山中寺院;骤别,突然告别;高谭,高雅的谈论;远,远去。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和友人突然分别,他们的高雅谈论也渐行渐远。 6. 城寺将归满面羞:城寺,城市中寺庙;将归,即将回去;满面羞,满脸羞愧的神情。这句诗表示诗人将要回到城市中的寺庙时,内心充满了羞愧之情。 7. 须效著书同护法:须,必须;效,模仿;著书,撰写著作;同,共同;护法,保护佛法。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仿效前辈文人撰写著作,共同保护和传承佛教文化的心愿。 8. 悠悠人事漫拘囚:悠悠,漫长的时光;人事,人世间的事务;漫,随意;拘囚,被束缚的状态。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漫长人生中各种约束感到无奈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诗词作品。诗人通过描述路途中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执着的追求。 首联“松行未尽却回头,寒雨霶沱已渐收”,以松树行进比喻人生历程,表达了诗人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时,回首往事的感慨。寒雨滂沱象征生活中的困苦和挑战,但也要看到它逐渐消退的过程,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颔联“望海阁边云缭绕,行春桥下水奔流”,以楼阁边的云雾和流水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如流水般无法阻挡。 颈联“山庵骤别高谭远,城寺将归满面羞”,表达了诗人告别山林寺院时的依恋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诗人认为,无论是远离尘世的山林,还是繁华喧嚣的城市,都不能成为束缚心灵的枷锁。 尾联“须效著书同护法,悠悠人事漫拘囚”,则强调诗人应当效仿古人著书立说,宣扬佛法真谛,挣脱世俗的束缚,追求人生的自由与解脱。 整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山至中涂寄永安禅师》是宋代著名僧人释惟晤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世纪左右,具体年份未知。 释惟晤在年少时期即离家投师于僧门,游历四方、勤学经典。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曾在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寺院里修行。这一时期,他广结善缘,交游甚广,尤其与当时的名士文豪关系深厚,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诗人欧阳修、苏轼等。虽然身为僧人,但释惟晤并不避讳世俗之事,时常参与各种文人墨客的聚会,与他们一起品诗论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释惟晤一直未受到朝廷的重用,一生都以云游四方、传教布道为主。 这首《出山至中涂寄永安禅师》诗作,正是在释惟晤离开京师前往南方的一路上完成的。他在途中经过了许多地方,见识到了各种风土人情,也让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在诗中,他以自己离京南下的经历为线索,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意。同时,通过描述沿途所见的美景和感悟,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思想境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