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湖草堂次仲灵韵
雪满西山春未归,泉声冻咽鸟声稀。
静观眼境人间渺,驱逐诗魔天外飞。
一饱每将松作饭,大寒重换纸为衣。
我怜诗是君家事,更约论心极细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花覆盖了西边的山脉,春天还没有回来;山泉的声音被冻结变得断断续续,鸟儿的声音也稀疏了。静静观察周围的世界显得如此渺小,我将诗歌的魔鬼赶到了天外。在饥饿时常常以松树为食物,寒冷中换上纸张制成的衣服。我同情诗歌成为了你的家业,我们相约共同讨论诗歌的内心感受,达到细致入微的境界。
去完善
释义
1. 西山:此指诗人所在地点附近的山脉,具体位置难以确定。
2. 冻咽:形容泉水在寒冷天气下冻结的声音。
3. 松作饭:用松树上的松脂制作成食物来充饥。
4. 大寒:指的是严寒的冬天。
5. 纸为衣:此处描述的是古代的一种衣着方式,以纸作为外衣。
6. 论心:在此处表示深入交流思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的景象,雪满西山的寂静,泉声和鸟声的稀少。诗人静观世界,驱除了内心的诗魔,体验着松作为食物和大寒时重换纸为衣的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诗人仍然热爱诗歌,并希望与友人分享这深奥细腻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钱湖草堂次仲灵韵》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末年,大约在公元1279年前后。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诗人释惟晤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曲折。他曾是一位僧侣,后因故还俗,成为了一位文人士大夫。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关注。这首《钱湖草堂次仲灵韵》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之一。
在诗歌创作的同时,释惟晤所处的社会背景也相当复杂。当时,元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民族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这种社会现实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