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涧泉吾所好,山舍寂无喧。 春脉生云底,夜声来枕前。 风休不动竹,月上未嗁猿。 石上鸣逾急,泠然清梦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喜欢山间的小溪和安静的竹林。春天的气息从大地涌起,夜晚的声音从枕头边传来。风吹过竹子却不牵动它,月亮升起却没有唤醒猿猴。岩石上的水流声越来越大,让我在梦中感受到宁静与清新。
去完善
释义
1. 涧泉:山间流水的意思,这里指代作者生活的环境。 2. 惟晤:意为相聚,这里是诗人与友人的一种亲密交流方式。 3. 山舍:在山中的住处,这里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 4. 春脉:春天的气息。 5. 夜声:夜晚的声音,可能是风声、雨声等。 6. 枕前:即枕头上。 7. 风休:风吹停止的时候。 8. 月上:月亮升起的时候。 9. 未嗁猿:猴子没有啼叫,表示环境的寂静。 10. 石上:石头上。 11. 鸣逾急:鸣叫声更加急促。 12. 泠然:形容声音清脆悠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通过对山林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向往宁静、亲近自然的情怀。在诗中,诗人以涧泉、山舍、春脉、夜声等自然景物作为自己心灵的寄托,表达了他的恬静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首联“涧泉吾所好,山舍寂无喧”,诗人表达了对涧泉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在山舍中的寂静环境。这种寂静的环境为诗人的思绪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他能够更好地与自然沟通。 颔联“春脉生云底,夜声来枕前”,诗人通过描述春天的脉动和夜晚的声音,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大自然的生机。这两句诗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颈联“风休不动竹,月上未嗁猿”,诗人以风和月为载体,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这两句诗句既是对环境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揭示。 尾联“石上鸣逾急,泠然清梦魂”,诗人通过对石上鸣声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灵魂的洗礼。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界声音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己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正值安史之乱前夜,大唐盛世逐渐走向衰落之时。在这期间,杜甫的人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他曾求取功名而不得,游历各地又遭遇战乱,目睹民生疾苦,心中忧国忧民之情愈发深切。 与此同时,唐朝的社会风气也在发生着剧变。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沉湎于声色犬马,宠信奸佞,导致朝政日非。朝廷内部的腐败和外部边疆的战乱使得国家渐失元气。然而,民间文学、艺术却在这时达到了高峰,诗歌、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以笔为刀,通过诗歌揭示了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期待。《同》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