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四时景画 秋
舂鉏寂寞绕疏丛,霜后云生浦溆风。
此处年年报秋色,只应衰柳与丹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寂静围绕稀疏的花草,霜后天边的乌云涌向了江河。
这个地方每年都会带来秋天的一抹亮色,只剩下枯黄的柳树和通红的枫叶。
去完善
释义
1. 舂鉏:古时候对农具的称谓,这里指代农田。
2. 疏丛:分散生长的草丛。
3. 浦溆:水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首先,诗人在第一句中提到“舂锄寂寞绕疏丛”,描述了秋天的农作物已经成熟并丰收在望,然而由于节气已变,农业活动逐渐减少,使得农民们闲散下来,展现出一种沉寂的氛围。
第二句“霜后云生浦溆风”,诗人通过对霜降之后的风云变化的描绘,展示了秋天的自然之美。云彩在秋风中轻飘飘地升腾起来,形成了诗中所谓的“浦溆风”。这种风光既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传达了秋季气候的凉爽宜人。
第三、四句“此处年年报秋色,只应衰柳与丹枫”,则是诗人对于秋季景象的一种深度感慨。他感叹尽管每年的秋天都会有这样的景色出现,但是衰败的柳树和枫叶仍然是秋天最具代表特色的景物。这里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流转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从内心感到的寂静,通过诗句传达给读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跋四时景画 秋》是明代诗人李錞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1368-1644年),具体年代不详。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文学艺术发展迅速,绘画、书法、诗歌等领域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在这个时期,李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在《跋四时景画 秋》这首诗中,他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
在这一时期,明朝的社会政治状况相对稳定,但由于宦官权臣的专横和朝政腐败,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在这种背景下,李錞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透露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综上所述,《跋四时景画 秋》这首题画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李錞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