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跋四时景画 夏

标题包含
跋四时景画 夏
繁阴杂树映汀沙,三伏江天自一家。 欲唤扁舟渡云锦,平铺明镜是荷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茂密的树荫和繁复的沙子相互映衬,这是三伏天的江边景色,自成一体。我想要乘着小船划过这美丽的景色,就像在明亮的镜子中看到满池的荷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繁阴:繁茂的树荫。这里指夏天浓密的树叶遮住了阳光,为大地带来阴凉。 2. 杂树:各种各样的树木。 3. 汀沙:水边的沙滩。汀,水边平地。 4. 三伏:农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 5. 江天:江河与天空相连的景象。 6. 扁舟:小船。 7. 云锦:形容云朵如锦绣般美丽。这里比喻江面的水光。 8. 明镜:明亮的镜子。这里比喻平静的湖面。
去完善
赏析
《跋四时景画·夏》是明朝诗人李錞创作的一首描绘夏季景色的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夏日风光的清幽与绚烂。 首先,诗人以“繁阴杂树映汀沙”开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绿树成荫、浓阴遮盖的夏日景象。“繁阴”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木郁郁葱葱的形态,给人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杂树”则点出了夏日的植物种类繁多,为画面增添了层次感。而“映汀沙”则将这种自然景观与水岸相联系,使整幅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接着,诗人以“三伏江天自一家”来形容夏天炎热的气候特点。“三伏”是指夏季最热的一段时间,这里用来表现夏天的炎热程度。而“江天自一家”则意味着在炎炎夏日里,江水与天空仿佛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幅广阔无垠的画面。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以“欲唤扁舟渡云锦”表达了对夏天江河美景的喜爱之情。“扁舟”是一种小型的船只,在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心境。而“云锦”则形容江水波光粼粼的景象,宛如天上的云朵一样美丽。诗人想要乘坐这样一艘小船,去领略那如云锦般美丽的江河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诗人以“平铺明镜是荷花”收尾,再次展现了夏日荷花的美好景致。“明镜”在此比喻平静的水面,而“荷花”则是夏季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诗人用“平铺明镜是荷花”来赞美荷花在水面上的美丽姿态,同时也传达了夏日宁静的氛围。 总的来说,《跋四时景画·夏》这首诗意象丰富,语言生动,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好的夏日风光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跋四时景画 夏》是明代诗人李錞的一首描绘夏天景色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中期,即15世纪左右。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艺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绘画和诗歌方面。 在诗人的这个人生阶段,他正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自己的艺术才华。他通过对夏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与他当时的生活状况和个人心境密切相关。 在那个时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较为繁荣。然而,李錞并没有过上安逸的生活,而是选择了四处游历,寻求创作灵感。他的这种选择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