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梅
曾看寒花弄寒月,月下横斜袅香雪。
才令诗眼散春愁,已见青青子争结。
梦怀碧脆荐冰盘,细雨江南映远山。
好事园林肯分我,不知尘土在长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看到寒花与清冷的月亮相互映衬,月色下的花枝曲折犹如飘渺的香雪。这景象让诗人的心得以舒展,驱散春天的忧愁。转眼之间,绿叶上的果实已经结实累累。在梦里,品尝到美味的水果,如同冰盘上放着碧绿的脆片,细雨中的江南映衬着远方的山脉。在美好的园林里,人们乐于分享美食,却忘记了尘土飞扬的长安城。
去完善
释义
1. 消梅:指梅子成熟时,味道酸涩逐渐消失变得甜美。
2. 李錞:唐朝诗人。
3. 寒花:指梅花。
4. 寒月:寒冷的天气中的月亮。
5. 横斜:形容梅花的枝杈纵横交错。
6. 袅香雪:描述梅花的香气如同白雪般缥缈。
7. 诗眼:诗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或灵感来源。
8. 青青子:指绿色的梅子。
9. 争结:争相结果。
10. 碧脆:形容青梅的颜色和口感。
11. 冰盘:古人认为月亮像盘子一样,这里用来比喻梅子的形状。
12. 细雨江南:描述江南地区湿润多雨的气候特点。
13. 远山:远方的山脉。
14. 好事园林:指种植梅树的园林主人。
15. 分我:分享给我。
16. 尘土在长安:指诗人身处的长安城,表示他和繁华的都市相对立。
去完善
赏析
《消梅》是诗人李錞的一首描绘梅花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梅花与月的相互辉映,以及诗人眼中的江南景致。通过对梅花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消梅》是明朝诗人李錞的一首咏物诗,描述了梅花的形态和特性。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明朝初期,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以咏物诗抒发情感,展现才情。
在这个时期,李錞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通过观察梅花的生长周期和形态变化,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他也借助梅花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
在李錞所处的时代,明朝初期,国家刚刚经历了战乱,需要恢复和发展经济。因此,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向往和平与繁荣,这也反映了李錞在《消梅》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总的来说,《消梅》这首咏物诗是在明朝初期这一历史背景下,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特性,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