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城头老乌尾毕逋,呀呀飞来声相呼。
未央宫殿夜方徂,红靴玉带开金铺。
宝蟾吐水石芙蕖,日奉君王同欢虞。
舞衣香坠红氍毹,漏声琤琤滴铜壶。
乌啼未已星渐无,炯炯烛龙上天衢。
万年枝影转扶疏,峨峨当殿群臣趋,请上当时无逸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城头上,老乌鸦正展翅飞翔,互相呼唤着,声音此起彼伏。在这皇家的夜晚,还未央宫殿的夜晚才刚刚开始。穿着红色靴子和镶着玉带的宫女们忙碌地在宫廷里穿梭。
宝蟾吐出水来,化作那石上的芙蕖。她们每天都在为君王献上欢乐。华丽的舞衣落在红地毯上,空气中弥漫着香气。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乌鸦还没叫完,星星已经逐渐消失在夜幕中。明亮的烛光映照着天上的银河。树干投下的影子在夜空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大殿上,百官齐聚,恭请君王关注当年的百姓生活和劳作,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去完善
释义
1. 乌:这里指乌鸦。
2. 城头:城墙的顶部。
3. 老乌尾毕逋:指乌鸦的尾巴摆动。
4. 呀呀:拟声词,形容乌鸦的叫声。
5. 未央宫殿:古代汉朝皇家园林未央宫。
6. 夜方徂:指夜晚刚过。
7. 红靴玉带:形容帝王的穿戴。
8. 金铺:古代门环或窗户上的金属装饰。
9. 宝蟾:指月亮。
10. 石芙蕖:指荷花。
11. 日奉君王同欢虞:每天陪伴皇帝一同欢乐。
12. 舞衣香坠红氍毹:指舞蹈结束后的场景。
13. 漏声琤琤滴铜壶:指时间流逝的声音。
14. 未已:尚未停止。
15. 星渐无:指夜幕降临,星星逐渐消失。
16. 烛龙:传说中的神龙,负责照亮天空。
17. 天衢:天上的道路,这里指星空。
18. 万年枝:即长寿树,象征皇权长久。
19. 扶疏:指枝叶茂盛。
20. 峨峨:形容群臣庄重地行进。
21. 当殿:指在皇宫大殿之上。
22. 群臣趋:指大臣们向皇帝朝拜。
23. 请上当时无逸图:请求皇帝关注民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繁荣昌盛的宫廷景象:未央宫中,城头的乌鸦在傍晚时分聚集在一起,互相呼唤;深夜降临,皇宫内外灯火辉煌,宝蟾喷出水雾,石芙蕖盛开,百官身着华丽朝服,为君王献上欢乐和祝愿。舞蹈服饰的香气弥漫,时间就在这欢愉的气氛中缓缓流淌。
接着,诗人以“乌啼未已星渐无”表达了夜晚深沉的时刻,明亮的烛光犹如神龙照亮天际,象征着君王的威严和光明。最后,他以“万年枝影转扶疏,峨峨当殿群臣趋,请上当时无逸图。”表明了对国家治理的希望和期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唐朝鼎盛时期的辉煌,同时也流露出对国泰民安的热切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乌夜啼·石榴裙裾初拭》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50年,正值唐宣宗在位期间。这一时期唐朝国势日渐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人感慨时局,通过对石榴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创作此诗时,杜牧正担任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和国家的政策实施。他关注民生疾苦,对社会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当时唐朝政治腐败,宦官权力日益扩大,对皇权构成威胁。杜牧对此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石榴为象征,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和理想社会的渴望。石榴裙裾象征着贵族女性的华贵,而石榴果实则代表着繁荣昌盛。然而,现实却是石榴“花开如火如烟”,虽然美丽却难以持久,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短暂繁荣与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