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何中丞伯寿

标题包含
答何中丞伯寿
三载皇舆驻武林,宫前新柳渐成阴。 西湖风月愁难度,艮岳峰峦梦枉寻。 老马惊思归汴路,寒江吼激破胡心。 白苹洲上怀乡久,夜夜啼鹃卧未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武林驻扎了三年的皇城,宫殿前的嫩柳已经渐渐长大成荫。西湖的美景和月色令人惆怅,艮岳的山峰和峰峦似乎成了梦想中徒劳的寻找。老马想起了曾经驰骋的汴梁古道,寒冷的江水激发着勇破胡人的决心。在白苹洲上怀念故乡的心情久久不能散去,每天晚上听到杜鹃的啼鸣都无法安然入睡。
去完善
释义
1. 皇舆:天子的车乘,这里代指皇帝或朝廷。 2. 武林:即杭州,因武林山得名。 3. 新柳:指刚生长出来的柳树,此处借指新事物。 4. 西湖:位于杭州的著名景点,以风景优美著称。 5. 艮岳:宋代皇家花园,位于开封。 6. 老马:比喻有经验的人。 7. 汴路:通往开封的路。 8. 寒江:寒冷的江水,此处指江水。 9. 破胡心:击败胡人的决心。 10. 白苹洲:一种水生植物,此处指白苹洲所在地。 11. 啼鹃:杜鹃鸟的叫声。 12. 卧未深:还没有睡得很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西湖边时的感受,感慨时光荏苒,又为国事忧虑。诗中的“老马”和“寒江”分别代表了诗人的心境以及对国家的担忧。同时,诗人在末尾以“夜夜啼鹃”的形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既有人生哲理又富有家国情怀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何中丞伯寿》是宋代诗人庞谦孺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北宋末年,大约公元1127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社会政治环境动荡不安,金朝入侵中原,导致宋室南渡,民众疾苦。这种时代背景无疑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庞谦孺生逢乱世,虽然他的生平事迹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他的诗作来看,他应该是一个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文人。在这首《答何中丞伯寿》中,他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够体恤民情,关注百姓疾苦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