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侄赵文鼎监税传老拙所定九品杜诗说正宗作诗告之
平生竭力参诗句,久矣冥搜见机杼。
岂惟蕴蓄彻遮栏,要使幽深尽呈露。
君今学诗叩妙理,颇已具眼识精粗。
他年陶冶融心神,好与造化开门户。
读之便感谁使然,若见其事在其处。
会须体物夺天机,便可分庭抗李杜。
风骚乐府久寂寞,但见坡谷正驰骛。
君才妙龄中科选,第恐此道非先务。
诗分九品吾所创,妄与正宗辟行路。
君今持此欲谁论,勿使群言生谤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平素努力钻研诗篇,长时间在诗词中寻求灵感。
不仅要求透彻理解诗词,还要让其中的深邃意境完全呈现出来。
如今你学习诗歌领悟其中奥妙,已经具备分辨作品优劣的能力。
将来你一定能融会贯通,成为诗歌创作的引领者。
读你的作品就能感受到你的个性,如同看到你亲身经历的事。
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精髓,媲美李杜那样的诗人。
诗经离骚那样的经典已经沉寂太久,如今只看到苏东坡黄庭坚的作品还在传承。
你的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取得成就,但或许你觉得诗歌并非生活的首要之事。
我提出的诗歌九品是个人见解,希望能与正统观念相辅相成。
你如今以此为基础想要发表观点,请避免引起无谓的争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表侄:这里指作者的亲戚。
2. 监税: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税收事务。
3. 老拙:作者自称。
4. 九品杜诗说正宗:指的是作者自己创立的一种解读杜诗的方法。九品,指的是诗歌的品位等级;正宗,指的是正统。
5. 构词参诗句:形容用心研究诗歌创作。
6. 冥搜:深入探索。
7. 机杼:比喻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8. 岂惟:不仅。
9. 彻遮栏:指彻底了解事物的本质。
10. 幽深:指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11. 呈露:展示出来。
12. 叩妙理:探讨诗歌创作的奥妙。
13. 具眼:有眼光。
14. 识精粗:分辨出诗歌的好坏。
15. 他年:将来。
16. 陶冶:比喻培养情操。
17. 造化:大自然。
18. 门庭:喻指诗坛。
19. 感谁使然:感慨世事变化无常。
20. 若见其事在其处:仿佛能看到事情发生的地方。
21. 会须:应当。
22. 体物:体验万物。
23. 天机:自然的生机。
24. 分庭抗礼:表示可以和李白、杜甫相媲美。
25. 风骚:指《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
26. 乐府:汉代一种诗体。
27. 寂寞:形容诗坛冷清。
28. 但见坡谷正驰骛:只看到苏轼和黄庭坚的诗风行世。
29. 中科选:科举及第。
30. 第恐:只怕。
31. 先务:优先考虑的事情。
32. 诗分九品吾所创:指作者自创的诗歌品评方法。
33. 正宗:正统。
34. 辟行路: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35. 群言:众口纷纭。
36. 谤怒:诽谤和愤怒。
去完善
赏析
《表侄赵文鼎监税传老拙所定九品杜诗说正宗作诗告之》这首诗的作者是庞谦孺,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教导。在诗中,作者主张学习诗歌应该深入挖掘其中的奥妙,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意境,而非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得到充分的陶冶,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
同时,庞谦孺也指出目前的风骚乐府已经变得冷落,人们更多的是关注那些繁华的事物。他希望年轻人能够保持对诗歌的热爱,不要仅仅将写诗作为业余的爱好,而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诗才。
诗人还提出自己独创的诗分九品的观点,希望年轻的诗人能够在诗歌的道路上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使得诗歌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表侄赵文鼎监税传老拙所定九品杜诗说正宗作诗告之》是南宋诗人庞谦孺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至1279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
庞谦孺在南宋时期曾任官职,他与表侄赵文鼎关系密切。赵文鼎担任税务监管职务,负责征收税款。当时,由于战乱和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压力很大,税收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庞谦孺通过诗歌向赵文鼎传授自己对于杜甫诗歌的理解和研究心得。他希望赵文鼎能在税务工作中,秉承杜甫诗歌中的正义精神,公正廉洁地履行职责。这首古诗不仅体现了庞谦孺对杜甫诗歌的热爱和研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官员品德操守的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