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座主相公雨中作

标题包含
和座主相公雨中作
清气润华屋,东风吹雨匀。花低惊艳重,竹净觉声真。 山际凝如雾,云中散似尘。萧萧下碧落,点点救生民。 缓洒雷霆细,微沾瓦砾新。诗成难继和,造化笔通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合(777年-843年),字大凝,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 姚合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以卖药为生。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歌创作。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新的气韵滋润着华丽的房屋,春风轻拂,细雨均匀地撒落。花朵低垂,重新焕发出惊艳的光彩;翠竹干净得让人感觉声音都真实了许多。山与天相接的地方仿佛凝聚成了雾气,云层中散落下来的如同尘埃般轻盈。雨水轻轻飘落在地上,点点滴滴都在拯救苍生。细细的雨丝如雷霆般缓缓洒下,微微沾湿新的瓦片。这美好的景象难以用诗歌来完全描绘,只能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去完善
释义
1. 清气:清新的空气。 2. 华屋:华丽的房屋。这里指姚合住所。 3. 东风:春风。 4. 匀:均匀。 5. 惊艳重:形容花朵美丽而繁茂。 6. 觉声真:感觉声音真切。 7. 山际:山边。 8. 凝如雾:雾气凝结的样子。 9. 散似尘:像尘土一样消散。 10. 碧落:天空。 11. 萧萧:象声词,形容下雨的声音。 12. 瓦砾新:形容新生的瓦砾。 13. 难继和:难以继续唱和。 14. 造化笔:描绘大自然的笔。
去完善
赏析
《和座主相公雨中作》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联“清气润华屋,东风吹雨匀”,通过“润”和“匀”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春雨滋润万物的景象。清气和东风的结合,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场春雨的滋润下苏醒过来。 颔联“花低惊艳重,竹净觉声真”,通过“低”和“净”两个形容词,进一步描绘了春雨滋润后的花卉和竹子。花朵因春雨的滋润而更加娇艳,竹子也因春雨的洗礼而显得更为纯净。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颈联“山际凝如雾,云中散似尘”,以雾和尘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春雨在山际和云中的分布。这种描绘既展现了春雨的广阔无边,也暗示了春雨对大地的滋润是无处不在的。 尾联“萧萧下碧落,点点救生民”,则由景及情,转向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春雨从天而降,如同救世的甘霖,给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春雨滋润大地的美丽画卷。同时,通过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座主相公雨中作》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元和年间(806-820年)。这一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然而,文人墨客仍然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应当关注社会现实,抒发百姓疾苦。 在姚合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中,他曾任刑部员外郎、郎中等职,后因与上司不和辞官回乡。他的诗风质朴,善于描绘农村生活场景,抒发隐逸之志。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在当时复杂的官场斗争中并未得到重用。这也使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在诗歌创作上更加注重反映社会现实。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姚合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和座主相公雨中作》一诗描绘了农民在春雨中辛勤耕种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和对国家富强的期望。这首诗既反映了姚合在政治失意后的超脱心态,也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独到见解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