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李朝举
一片忠肝照日明,济时无策苦伤情。
聱牙拊几悔南渡,和泪挑灯编北盟。
汉用檄招三十郡,楚因歌散八千兵。
太平若鬭生灵肉,何用生灵望太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忠诚之心如同阳光般闪耀,但无法拯救国家令人悲痛不已。
苛责自己未能挽救局势,含泪点灯编写历史记录。
汉代曾用檄文召唤三十个城邦,楚国却因歌声而散去八千兵力。
若能让百姓过上太平生活,又何须百姓期盼太平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呈李朝举: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李朝举的,表达出作者的忠肝义胆和济世之心。
2. 华岳:南宋诗人,原名士毅,字子西,号翠微,时人称之为“花翁”,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3. 照日明:照耀日光,比喻忠诚光明磊落。
4. 济时无策苦伤情:在济世救民的时候,没有好的办法,只能独自感伤。
5. 聱牙拊几悔南渡:当年悔恨南渡的往事就像咀嚼荆棘一样痛苦。
6. 和泪挑灯编北盟:指编修关于北方敌寇的资料,边流泪边工作。
7. 汉用檄招三十郡: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发布诏书招募三十郡兵力以复国。
8. 楚因歌散八千兵: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曾作《离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9. 太平若闘生灵肉:如果太平要靠百姓战斗牺牲血肉换来,那么这样的太平不要也罢。
去完善
赏析
《呈李朝举》这首诗以简练而深沉的文字,描绘出诗人在南宋时期渴望国家安宁、民生乐业的胸怀与壮志。首联中“一片忠肝照日明”传达出诗人立志报国的情怀;颔联则以“济时无策苦伤情”的无奈,表现出这位有志之士在国力衰微之际的无助。颈联则以“汉用檄招三十郡,楚因歌散八千兵”的历史典故,喻指当时南宋朝廷内外交困的窘境。尾联则发出“太平若鬭生灵肉,何用生灵望太平”的诘问,质疑统治者是否真正关心百姓的生活福祉,展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民生的关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李朝举》是南宋诗人华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7年,当时正值南宋初期,金国入侵中原,战乱频繁。华岳本人曾任武功大夫、忠州团练使等职,后因与权臣韩侂胄不合被贬谪永州。在贬谪期间,他写下了这首表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