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钓溪

标题包含
宿钓溪
茅簷寂寞住人稀,落日逢迎宿酒旗。 梦觉五更山月上,溪边人语钓船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茅草屋檐下宁静无人,落日照耀着悬挂的酒旗。 从梦中醒来时已是五更时分,明月高挂在山上,溪流边有人说话声和钓鱼船的移动声。
去完善
释义
1. 茅簷:茅草做的屋檐,形容居住环境的简陋。 2. 寂寞:这里指居住的偏僻和人烟的稀少。 3. 逢迎:相遇,相逢。 4. 宿酒旗:表示有酒家的意思,“宿”字在此处可理解为暂时歇息的地方。 5. 梦觉:从梦中醒来。 6. 五更:中国古代将夜晚分为五个阶段,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此处是清晨时分。 7. 山月:山间的月亮。 8. 溪边人语:在溪边听到的人声。 9. 钓船:用于垂钓的船只。 10. 移:移动,离开。
去完善
赏析
《宿钓溪》是明代诗人方翥的一首描绘江溪夜景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江溪夜晚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茅簷寂寞住人稀”描述了诗人所居之处的清幽环境,茅簷下居住的人烟稀少,显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寞。第二句“落日逢迎宿酒旗”则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景象,诗人与酒旗相迎,暗示出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梦觉五更山月上,溪边人语钓船移”描绘了诗人在梦中醒来,看见五更时分山上的月亮,同时听到溪边有人说话的声音,渔船移动的声响。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在江溪夜生活中的观察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总体来看,《宿钓溪》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江溪的夜晚景色,诗人传达了自身内心的孤寂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中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相互融合,共同营造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钓溪》是宋代诗人方翥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投宿钓溪边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方翥正处于北宋时期。当时,科举制度已经发展成熟,士人阶层受到重视,文人墨客追求功名,参与政治活动。然而,方翥并未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因此,他常常远离尘世,寄情山水,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方翥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隐逸思想的诗歌。这首《宿钓溪》就是其中的一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钓溪的美景,以及自己在此地投宿的情景。通过对山水风光的赞美,以及对渔父、樵夫等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