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中别林谦之兼寄诸郑
游从忘朝晡,尊酒轻招呼。
笑语恣玩狎,翻覆云雨疎。
我友数君子,古心相与娱。
每见辄宾敬,衣裳俨而趋。
恶石寓规诫,美疢疾佞谀。
深山足风雨,零落梅花株。
亭亭岩上松,霜姿一何孤。
感兹各努力,勿以岁事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游玩的时候忘记了时间,只在宴会时随意谈笑。
游戏嬉闹没有节制,就像云彩和雨水一样自然。
我的朋友们,他们的内心都很古老,在一起娱乐。
每次见到他们,都像宾客一样尊敬,衣冠整齐地走向他们。
丑恶的石块代表着规则和告诫,美丽的疾病代表着厌恶阿谀奉承。
深山的风雨很大,梅花的植株凋零了。
岩上的松树依然挺直,它的霜冻之姿是如此孤独。
让我们感受到这一切,各自努力,不要让岁月流逝。
去完善
释义
1. 寺中:寺庙之中,这里指诗人在寺庙中。
2. 别林谦之:告别林谦之,这里指诗人即将与林谦之分别。
3. 兼寄诸郑:同时寄给郑氏一族的人,这里指诗人将自己的离别之情传达给了郑氏一族。
4. 游从:游玩结交,这里指诗人与朋友们的交往。
5. 忘朝晡:忘记了早朝和晚膳,这里形容诗人与朋友在一起时忘记时间的快乐时光。
6. 尊酒:尊贵的美酒,这里指诗人与朋友共享的美酒。
7. 轻招呼:轻松地打招呼,这里形容诗人与朋友间的轻松气氛。
8. 笑语:谈笑风生的话语,这里形容诗人与朋友间的愉快交谈。
9. 恣玩狎:恣意放纵的玩乐,这里形容诗人与朋友间的无拘无束。
10. 翻覆云雨疎:比喻诗人与朋友间的关系密切,如同云雨般紧密相连。
11. 我友:我的朋友,这里指诗人自己的朋友。
12. 数君子:几个贤人,这里指诗人的朋友们。
13. 古心:古代的高尚品质,这里形容诗人的朋友们具有高尚的品质。
14. 相与娱:一起娱乐,这里形容诗人和朋友们共度快乐的时光。
15. 每见:每次见面,这里形容诗人与朋友们的频繁见面。
16. 辄宾敬:立即表示敬意,这里形容诗人对朋友的尊敬。
17. 衣裳俨而趋:形容诗人穿着整洁的衣裳,向朋友表示敬意。
18. 恶石寓规诫:用丑石作为警示,这里形容诗人用丑石的例子来告诫朋友要警惕恶行。
19. 美疢疾佞谀:赞美疾病来厌恶阿谀奉承,这里形容诗人厌恶阿谀奉承,希望朋友能保持正直的品质。
20. 深山:深山林中,这里指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21. 足风雨:充满了风雨,这里形容诗人所处的环境充满挑战。
22. 零落梅花株:形容梅花凋谢的景象,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
23. 亭亭: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岩石上的松树高大挺拔。
24. 霜姿:傲霜斗雪的姿态,这里形容松树不畏严寒的品质。
25. 一何孤:多么孤独,这里形容松树在寒风中的孤独景象。
26. 感兹:感受到这些,这里指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
27. 各努力:各自努力,这里指诗人鼓励自己和朋友们都要努力奋斗。
28. 勿以岁事徂:不要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放弃,这里指诗人提醒朋友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和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通过描绘游山玩水、把酒言欢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颔联则通过对交谈内容的描述,展现出朋友间轻松愉快的氛围。颈联则进一步强调这些朋友的品质高尚,他们的陪伴让诗人感到愉悦。
接下来的两联则分别从反面和正面展现了诗人对这些朋友的敬仰之情。“恶石寓规诫,美疢疾佞谀”以山石的形状为比喻,表达了对朋友正直品质和敢于直言的赞美;而“亭亭岩上松,霜姿一何孤”则以岩石上的松树为象征,突显出朋友独立的人格和高洁的品质。
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点题之笔,表达出诗人希望朋友们能够继续努力,不要因岁月的流逝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寺中别林谦之兼寄诸郑》出自明朝诗人方翥之手。据历史记载,这首诗作于公元1530年,正值明朝嘉靖年间。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方翥正值中年,曾经担任过江西抚州知府等地方官职。他致力于治理地方,改善民生,但因官场腐败、权谋纷争而遭受排挤,最终被迫辞官归隐。
在这个时期,明朝正处于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阶段。一方面,明世宗嘉靖皇帝沉迷道教,挥霍无度,导致国库空虚;另一方面,倭寇肆虐沿海,民不聊生。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士人忧国忧民,期望改革时弊,但受到保守势力的压制,壮志难酬。方翥作为其中的一员,虽然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仍然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通过文学创作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首诗中,方翥以离别之情为主线,表达了对好友林谦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寄托了对其他郑姓友人的思念之情。在诗中,他以寺中的景色为烘托,表达了离别的哀愁,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充分展现了方翥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成为了明朝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