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生犀百万环帐立,漏声未残楚声急。
拔山男子心转柔,夜倚芙蓉秋露泣。
帐中别酒苦如荼,不是婵娟害覇图。
勦人愤死愁云气,吕氏田头见老夫。
汉宫三万六千日,得意蛾眉亦陈迹。
至今一曲唱虞姬,恨草摇摇向春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百万帷帐环绕之中, 那声响亮的漏壶声还未停歇,而激越的楚国歌声已经传来. 这铮铮铁骨的英豪此刻内心也显得柔弱,他独倚床栏,仿佛秋天露水中盛开的芙蓉般忧愁满面. 帐中的送别宴席就如苦涩的茶水一样,使得原本美丽的女子因一场场霸业纷争而落泪。愤怒于人们为了权力生死相拼,他就像吕氏和田间的老者一样清醒. 在那繁华的汉宫之中度过了三万六千年的日子,曾经得意的佳人也已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可直到现在,每当听到那一曲《虞美人》,心中依然生出淡淡的哀伤,如同春天的草地逐渐向着碧绿生长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生犀:指犀牛皮。古代有用犀牛皮做盾的习俗,此处指士兵装备之坚固。
2. 漏声:古代计时工具,比喻时间流逝。
3. 拔山男子:项羽的豪勇事迹之一。《史记·项羽本纪》载:“力拔山兮气盖世。”
4. 芙蓉:荷花的别名。
5. 别酒:离别的酒宴。
6. 荼:苦味食物。
7. 婵娟:美女。
8. 霸图:霸王的事业。
9. 勦人:凶恶的人。
10. 吕氏田头:《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吕氏委任土地给他人耕种,后来收回土地,导致矛盾激化。
11. 老夫:指吕尚。
12. 汉宫:西汉王朝的皇宫。
13. 三万六千日:指很长时间。
14. 得意:得意的时光。
15. 娥眉:美丽的女子。
16. 陈迹:过去的痕迹。
17. 虞姬: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
18. 恨草:屈原《九章·思美人》中的诗句:“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这里的“恨草”可能是由此而来。
19. 春碧:春天的绿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虞美人》描绘了霸王项羽与虞姬之间的深情厚谊。诗人以生犀、漏声、拔山等意象来展现战场的紧张氛围,同时通过“拔山男子心转柔”一句揭示出项羽在战斗之余,仍无法忘怀与虞姬的感情。诗人通过帐中别酒、夜倚芙蓉、吕氏田头等场景,展现了虞姬在项羽心中的地位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忧虑。诗人在结尾处提到“汉宫三万六千日,得意蛾眉亦陈迹”,暗示即使如项羽这般英勇之人,也无法抵挡历史的洪流,但他们的爱情却成为了永恒的传说。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令人感慨万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虞美人》是南宋诗人方翥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此时,南宋王朝正处于金朝的威胁之下,政治腐败、民生凋敝。
方翥出生于南宋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在成年后并未步入仕途,而是选择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其中就包括这首《虞美人》。在作品中,他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词中,方翥以虞姬自喻,表达了对自己命运和国家的担忧。他以“吴宫花草”比喻南宋朝廷的繁华,却又感叹“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揭示了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民众的苦难。这种情感表达,反映了方翥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时局的关切和对民众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