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甲戌除夕

标题包含
甲戌除夕
儿女欢喜罗酒浆,夜深笑语火炉傍。 如何去岁听风雪,身在江南梦故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孩子们高兴地准备美酒,深夜围坐在火炉旁欢声笑语。回想去年在江南老家聆听风雪的时刻,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甲戌: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一种年份,这里具体指的是哪一年并不明确,需要根据其他相关背景信息来判断。 2. 除夕: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天。 3. 方翥(zhù):字鹏飞,明代文人,浙江义乌人。 4. 儿女:指子女。 5. 欢喜:高兴、喜悦。 6. 罗酒浆:准备酒和菜肴。罗,搜罗、收集;酒浆,酒水、饮料。 7. 夜深:指夜晚很晚的时候。 8. 笑语:谈笑、聊天。 9. 火炉:古代取暖设备。 10. 如何:怎么、怎样。 11. 去岁:去年。 12. 听风雪:听着风声雪落的声音。 13.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泛指中国南方地区。 14. 梦故乡:梦中回到故乡。
去完善
赏析
《甲戌除夕》是明代诗人方翥的一首描绘过年情景的诗。诗中描述了家人在除夕夜欢聚一堂,把酒言欢的温馨画面。然而,诗人却发出了“如何去岁听风雪,身在江南梦故乡”的感叹。这表明尽管身处繁华的江南,诗人心中仍然牵挂着远方的故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团圆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甲戌除夕》是明代诗人方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除夕夜孤独、思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明朝年间,具体年份为“甲戌”,即公元1574年。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方翥,字子振,号振亭,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出生于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他少年时勤奋好学,青年时期科场失利,未能金榜题名。后来,他离开家乡,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在这段时间里,方翥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和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然而,他的后半生却饱经沧桑,生活困苦。甲戌年(1574年)正值晚年,他独在异乡度过除夕之夜,不禁心生思乡之情。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明朝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民生疾苦等问题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了远离世俗纷争,寄情山水田园。方翥也不例外,他在旅途中写下了大量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广泛的赞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