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华严谒陈季若同年

标题包含
过华严谒陈季若同年
老僧方丈倚云岩,窘束公私百不堪。 虽有此泉无此耳,留君旬日驻征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法师依靠在岩石边,忙碌和压力让他疲于应付。尽管这里有泉水,但没有助听器,请留下十日稍作停留。
去完善
释义
《过华严谒陈季若同年》注释: 1. 华严:指华严洞,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境内的芙蓉山上。 2. 方翥:明朝诗人,字九万,号凤山,福建莆田人。 3. 老僧方丈:老僧,指年老的僧人;方丈,指僧人的住所,这里指华严洞的住持。 4. 云岩:形容地势高峻,云雾缭绕的山岩。 5. 窘束:指困难重重,束缚诸多。 6. 公私:公事与私事。 7. 无此耳:指没有听到美好的声音。这里指华严洞的美景无法用言语表达。 8. 旬日:十天。 9. 驻征骖:指停留下来,不再远行。征骖,远行的马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诗人方翥以华严寺为背景,向读者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生活态度。诗中老僧的形象象征着清静无为的思想,而“虽有此泉无此耳”则暗示了诗人在尘世的无奈和遗憾。诗人留陈季若在同年的访问中表示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与感慨。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委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从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过华严谒陈季若同年》,作者是宋代诗人方翥。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当时正值宋太宗统治时期(976-997年)。 在这个特殊时期,由于宋太宗推行儒家文化、科举制度以及文人士大夫的晋升途径,使得文学和艺术创作得到了繁荣发展。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文人墨客纷纷以诗歌表达对国家、社会及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人方翥在宋代文坛上颇有建树,他的一生波折不断,曾在科考及第后担任过地方官员,后因触犯权贵而被贬谪至偏远地区。正是这种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现实关怀。 在他的这首《过华严谒陈季若同年》中,通过描绘华严寺的景致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此外,他还寓含着对自身命运的多舛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之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北宋时期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