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水夹山围近,天悭日到迟。
塞沙擎巨石,古木障崇祠。
黄藁畬田粟,青烟茅舍炊。
两村生理足,乐处几人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环绕着山间,天气限制了阳光的照射。
沙漠中耸立着巨大的石头,古老的树木遮蔽了高大的祠堂。
黄色的禾苗在田野里茁壮生长,青色的炊烟升起在茅草屋上。
两个村子里的生活富足,快乐的地方有几个人知道呢?
去完善
释义
1. 水夹山围近:描述了村庄被山水环绕的景象。夹,指在两个物体中间。山围,即山村周围的山峦。
2. 天悭日到迟:描述了天气不好,阳光照射不充足的情况。悭,意为吝啬,这里用来形容阳光不足。到迟,意指阳光到达得晚。
3. 塞沙擎巨石:描述了沙地中的巨石景象。塞沙,指的是边塞的沙漠地带。擎,支撑的意思。
4. 古木障崇祠:描述了古老的大树遮挡着高大的祠堂的景象。崇祠,指的是祭祀圣贤的高大祠庙。
5. 黄藁畬田粟:描述了田野中成熟的稻米景象。黄藁,指金黄色的稻穗。畬田,即新开的田地。粟,泛指稻谷。
6. 青烟茅舍炊:描述了炊烟从茅屋上升起的景象。青烟,指炊烟。茅舍,用茅草搭成的简陋房屋。炊,做饭。
7. 两村生理足:描述了两个村子自给自足的情景。生理,指生活所需。足,即富足。
8. 乐处几人知:描述了这种快乐的田园生活不被世人所知的情景。乐处,指快乐的田园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即事》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乡村田园风光的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水、山、天、石、树、祠、田、茅舍等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景象。
首联“水夹山围近,天悭日到迟”,形象地描述了村庄四周山水环绕的美景,同时也透露出天气的影响。颔联“塞沙擎巨石,古木障崇祠”,通过描写塞沙中的巨石和古木旁的祠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和历史的沉淀。颈联“黄藁畬田粟,青烟茅舍炊”,描绘了田野劳作和村舍炊烟的场景,流露出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尾联“两村生理足,乐处几人知”,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为村民的幸福生活感到欣慰。
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安宁与富足,展现了南宋时期乡村的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邓深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期间活跃于诗坛,他的这首《即事》正作于这一时期。这一阶段的中国,局势动荡不安,北方金人南侵,人民生活困苦,情感哀伤。邓深在这个历史时期,成为了一位胸怀壮志的爱国文人。他时刻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期盼。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切。
在邓深所处的时代,战争与动荡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南宋末期,政治腐败,民众疾苦,使得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邓深以他的敏锐观察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并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的诗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爱。这种情怀在他的《即事》一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