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
击电浮霜浪作堆,峡江试险眼初开。
常惊四畔山围绕,不见中间水去来。
石出多奇吾甚爱,舟移太疾首频回。
濒涯稳处凭谁问,我欲其间作钓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浪滔滔如电闪击,第一次在峡江上尝试险流。
总是惊讶于四周被群山环绕,看不见江水在中间流淌。
礁石涌现处的奇特景色让我流连忘返,船行太快让人频频回首。
在岸边安全的地方我要向谁询问,我想在其中建造一个钓鱼台。
去完善
释义
1. 击电:指雷电交加的天气。
2. 浮霜:在寒冷天气下水面形成的薄冰。
3. 峡江:三峡江段,长江上游的一段,包含了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个峡谷。
4. 试险:尝试着去探险。
5. 四畔:四周,周围。
6. 山围绕:形容群山环绕。
7. 舟移太疾:指船行速度太快。
8. 频回:多次回头张望。
9. 濒涯:临近岸边的地方。
10. 稳处:安稳的所在之处。
11. 我欲其间作钓台:我想要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钓鱼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邓深的这首《峡江》以描绘峡谷江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深入思考。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品味:
1. 视觉形象的生动展现:诗人通过“击电浮霜浪作堆”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峡江波涛汹涌的壮丽景色。这里的“击电”暗含了雷电交加的场景,使读者仿佛能看到狂暴的雨点打在江面上,激起阵阵浪花。
2. 对周围环境的敏锐观察:诗人在“常惊四畔山围绕,不见中间水去来”中表达了对周遭环境的好奇与感叹。四周环绕的山峦给人一种压抑感,而江水则在山间流淌,看不见其源头和去处,这种神秘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对石头的赞美和对舟行的担忧:诗人在描述石头时,用“石出多奇吾甚爱”表达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同时,他担心快速移动的船只会给自身带来危险,所以在“舟移太疾首频回”一句中流露出担忧之情。
4. 对人生的感慨:诗人最后发出疑问,表达了自己想要在江边安稳的地方建立钓鱼台的愿望。这表明他对宁静、安稳的生活有着向往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在面对大自然壮观景象时的沉静与坦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峡江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三峡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我们可以从诗人的其他作品以及历史记载来推测其大致的创作年代。
邓深,字资道,号清湘老人,四川眉山人。他生活在一个动乱且时局不稳的时代——南宋,这是一个政权交替频繁、战乱频发的时期。在邓深生活的时代,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社会经济和文化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文人墨客纷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邓深作为一位文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在这首《峡江》中,他通过对三峡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长江三峡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
去完善